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凭阑

“家长”也要上课,拿“合格父母”证书。

亲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探讨的热点,今年两会,对于父母需“持证”上岗的提案,一经提出,便立即冲上热搜榜。

的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很多时候,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

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必定站着一对优秀的父母,而每一个熊孩子背后,也必定有一对不懂教育的熊家长。

但是如何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怎样的标准才合理,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鲁迅先生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这样说道:“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合格的父母,理应把孩子视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一个自主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1、爱,却不强加于孩子

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出类拔萃,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父母习惯性给到孩子太多的爱和期望,希望孩子能越来越优秀。

但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能使孩子幸福成长,有些爱注定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令孩子倍感压抑。

犹记得电视剧《小欢喜》里陶虹的女儿英子站在河边哭着说的那一段话: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你对我已经够好了。
你每天给我做饭,陪我上课,照顾我的生活。
我知道你不容易,是我想得太多,我配不上你给我的爱。
我已经三十四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
我就是想逃走。
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是我没有变成你们心里想要的那个样子。”

当父母强行将爱加于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去接受这一份爱时,所谓爱,早已变了味。

这不是爱,是控制,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一份沉重的情感枷锁。

父母越爱控制,孩子越容易失控。

父母自以为的爱,是为了孩子好,并没有过多的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只会令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亦步亦趋,如履薄冰。

这份爱如果裹夹得太紧,总有一天会令孩子窒息,所以合格的父母应该掌握爱的分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疼,却不溺爱孩子

教育孩子,最难的是掌握一个度。

当宽容过了头,便成了纵容,当宠爱过了头,便成了溺爱。

无论是纵容还是溺爱,对孩子将来而言,都是一种伤害。

电视剧《都挺好》中,老二苏明成就是被溺爱长大的典型例子。

父母无底线的溺爱,造就了一个不懂爱,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苏明成,不具备正确的三观,活成了众人眼里的窝囊废,妈宝男。

娇生惯养,从小没受过委屈,遇事背后总有父母为其撑腰,老大不小依旧在家啃老。

被宠坏的熊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脾气暴躁,任性妄为,总以为全世界都得让着自己。

所以便有了苏明成暴打苏明玉险入牢的一幕。

都说惯子如杀子,父母若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社会绝不会心慈手软。

“光疼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如何疼爱才是父母应该深思的问题。

当疼爱变成溺爱,教育只会适得其反。

溺爱是亲子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也是毁掉孩子未来的导火索。

请别让你的溺爱,毁了孩子的未来。

3、严,却不是毫无道理

综艺《少年说》里,有一个场景让人深思:

初中女孩徐思睿爱好写小说,小学至今已写了56本,累计超过30万字。

爱好文学的她,文科成绩不错,理科短板也日渐突出。

而严父将这一偏科行为归结于她因为写小说耽误了学习,一气之下,将56本小说全部撕毁,让徐思睿备受委屈。

"爸爸把我一笔一画写的东西都毁了,我感觉那段时间我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

看到这里我想说,父母教育孩子需严厉没有错,但也许掌握一个度。

适当的严厉的确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少走弯路,但是过度的严厉教育,只会扼杀孩子的成长天性,让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受阻。

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爱好,家长可以适当的管控,但请不要扼杀。

孩子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兴趣和爱好,他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不同,父母严厉,但也不必强行干预。

都说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

但是我希望更多父母,在兢兢业业从事这一份“事业”,管教孩子的同时,也能偶尔打个盹,偷个懒。

太过严厉的管教只会压抑孩子的成长,在该放手的时候,走走神,让孩子拥有一定的空间,自由奔跑未尝不可。

人非树木,不必成才。

不是一定要考上名校,才能证明父母的优秀,任何名校也比不过孩子人生的潇洒从容;

不是要孩子将来拥有多少财富,才能称得上父母教育得当,任何的财富也比不上孩子内心的富足;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成为国之栋梁,父母才算得上是合格优秀。

只要孩子心存悲悯,始终有热爱,不忧愁自己的未来,父母就称得上为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