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就先后出现了2种看法:一方认为采取积极抗疫措施才能遏制新冠病毒蔓延,最终消灭新冠病毒;另一方则认为,可以采取“群体免疫”的措施,只有绝大多数人获得抗体,新冠疫情就会自然消失。

就在近日,瑞典“群体免疫”主要操刀手、首席流行病学家安德斯·特格内尔宣称,如若可以重来,瑞典应该积极抗疫,采取更多措施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说法无异于宣告群体免疫措施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与瑞典的新冠疫情形势脱不开关系。截至目前,瑞典累计确诊病例超过4万,相较于欧洲疫情严重的国家,情况似乎并不严重,但瑞典累计死亡病例达到4542,每百万人口死亡率在5月创造了欧洲最高的新冠肺炎死亡率。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瑞典的抗体检测发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远低于瑞典公共卫生署的“群体免疫”模型,换句话说瑞典实施的群体免疫措施缺乏前提条件,继续实施下去,瑞典的新冠疫情可能会失去控制。

在这之前,瑞典前国家首席流行病专家林德曾公开发声,直言瑞典采取群体免疫措施,就是国内公共卫生机构不愿耗费精力,放弃应用过去抗击西班牙流感和猪流感等瘟疫的经验,想要用一种偷懒的方式应对疫情。

目前,瑞典的处境也开始变得微妙,邻国挪威和丹麦对彼此开放边界,却拒绝向瑞典开放边界。情况最为严重的可能是瑞典南部,在该地区丹麦人可以自由出入瑞典,而丹麦却只接受有工作证明的瑞典边境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近日,波罗的海国家携手加入了一个“旅行泡泡”,加入的国家可以实现自由流动,瑞典被排除在外。芬兰内政部长奥哈萨洛做出回应,瑞典的感染率较高,想要加入“旅行泡泡”存在现实上的困难。

其实,在群体免疫的问题上,世卫组织有过明确表态,谭赛德曾公开表示各国采取严厉抗疫措施,可能会付出代价使得经济发展遭受冲击,所以应该平衡好抗疫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在新冠疫情保持高度的警惕,以便在发现病例回升时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很显然,在新冠疫情的问题上,瑞典采取了消极的方式,以为推出一个群体免疫就可以万事大吉,使得经济持续发展。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错误至极,甚至遭遇了周边国家的孤立,无法顺利推动经济发展。

某种程度上,巴西可以算是瑞典的前车之鉴,在过去数月里,巴西总统一直抨击封锁隔离措施变相实施群体免疫,结果使得巴西的疫情形势不断恶化,目前累计确诊病例超过62万,这一数字仍在快速增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