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孩子》一诗的开篇写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父母给予了儿女生命,但孩子终究要成为独立的个体。

对于一个妈妈而言,你的孩子真正属于你的时间只有怀胎的10个月,那10个月你到哪里他到哪里,你一切的行动都要“带球操作”。那10个月里的每一天他都属于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孩子呱呱落坠地的那一刻,你就开始在想,这是我的孩子,我要给他所有的爱,我要好好的养育他,我希望他比所有孩子都优秀,我希望他出人头地。这时候的你可能还没意识到,他已经“不是你的了”。这个小生命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可以触碰、可以看见的个体。你也没有意识到你的这些希望都是你自己的欲望。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知道”叫做你以后就会知道我们要你这么去做的苦衷,有一种“责任义务”叫这件事本该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强烈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看似来自于孩子,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家长自己。家长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因此面对孩子的时候,心安理得地采用了成人的权威。但仅仅因为家长已经到达成人的年龄,并不意味着家长已经在心理上达到了成人的状态。

同时家长往往认为因为自己给了孩子生命,所以对孩子有绝对的话语权、控制权,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一言一行、吃什么穿什么、学习什么、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听自己的。这必然会引发孩子的反抗

事情的最初,我们要的只是孩子健康、快乐,最后我们的期待却无限制地扩张开来,于是伤害就无可避免,我们也失去了凝视孩子的初衷,曾经在某个时刻,我们光是触摸小孩柔软的掌心就满足不已。

孩子们有自己的世界,他们的心属于未来。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希望他能按照父母预期的轨道顺利地发展下去。很多家长觉得自己都是过来人,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都多。 所以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会安排孩子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防止孩子重蹈覆辙。

其实,成长就是不断受挫再总结的过程。一昧要为孩子阻挡自己所认为的困难,给他们铺自己以为的平坦大道,只会让孩子无法承受挫折。阻止孩子自己去品尝自己的酸甜苦辣,那孩子长大以后将无法承受任何挫折。很多高等学府因为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感情受挫折就寻死觅活的案例。家长只能引导,无法控制,就像你无法控制你的另一半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一样,你的孩子只会跟你更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正如我们长大后会或多或少反感父母对自己的干涉,我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妈妈们,在爱宝宝的同时,也给他们留下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

只有当你把主动权、决定权交还给孩子,不管你的孩子多小都有自己做主的权利,那才是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

开头我提到了纪伯伦的一段诗,这首诗还有后半段,我想将它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与妈妈们共勉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因你们而来,

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施予他们,

却不能施予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

但不是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

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

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

用力将你弯曲,

以使他的箭迅捷远飞。

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

也爱稳健的弓。

——《孩子》 纪伯伦

家庭秘事,倾心为您的家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