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哥舒翰投降的始末缘由,传统史书是这样说的:

当二十万潼关守军在函谷关一线的死亡坑谷惨败后,哥舒翰曾一度计划退回潼关,重新整顿潼关防线,但却被以火拔归仁为首的高级将领裹挟着投降了安禄山。

乾干祐进攻,于是火拔归仁等绐翰出关,翰曰:“何邪?”曰:“公以二十万众,一日覆没,持是安归?公不见高仙芝等事乎?”翰曰:“吾宁效仙芝死,汝舍我。”归仁不从,执以降贼,械送洛阳,京师震动,由是天子西幸。

事情的发展却极富戏剧性,因为火拔归仁竟然被安禄山以出卖主帅的罪名给杀了。

执火拔归仁,曰:“背主忘义,吾不尔容。”斩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我读到这个片段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

如果火拔归仁知道自己是这样一个下场,他还会裹挟哥舒翰一起投降安禄山吗?

或许有人会说:“又不是只有火拔归仁一个人裹挟哥舒翰投降,他不行动,别人自然会出头的。”

可问题是:那个出头的人,会不会像火拔归仁一样,被安禄山给杀了呢?

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觉悟,恐怕裹挟哥舒翰投降这种事就不会发生了。

如果大家不裹挟哥舒翰投降,是否能守住潼关呢?两说。但就算守不住潼关,至少也能狼狈地逃回长安,最坏的结局也就是被唐玄宗杀掉吧?就像封常清和高仙芝那样。

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都有机会戴罪立功。

哥舒翰这帮人和封常清、高仙芝不一样,因为哥舒翰这帮人是战败,而非不尊号令擅自撤退。

史料也佐证了这一点,其他从潼关逃回去的高级将领,唐玄宗一个都没杀,给了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

六月,潼关失守,思礼西赴行在,至安化郡。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并引于纛下,责以不能坚守,并从军令。或救之可收后效,遂斩承光而释思礼、崇贲,与房管为副使。

事已至此,哥舒翰也没法再回头了,只能想办法为自己的投降找理由,那就是刻意夸大安禄山的胜算。

只要安禄山能够干掉大唐帝国,并最终成佛作祖,哥舒翰的投降就未必会有太多负面影响。

哥舒翰在大唐军界的地位非常高,如果他愿意真心实意地投降安禄山,肯定会给大唐军界制造一场大地震,届时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后续的事实也是如此,当哥舒翰见到安禄山之后,说现在给大唐皇帝卖命的高级军政长官还有很多,如果你愿意接受我的投降,我现在就写信,让他们赶紧迷途知返。

禄山见翰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翰俯伏谢罪曰:“陛下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臣为陛下以尺书招之,三面可平。”禄山悦,即署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再者,哥舒翰在大唐军界的地位非常高,这使得他投降安禄山之后,自然也可以在这里捞到一个不错的高位,将来再混个开国功臣的名头。

总的来说,投降对于火拔归仁那个级别的人而言,实在是有些凶险难测,可对于哥舒翰这种级别的人而言,投降是好是坏一时根本说不清楚,必须看最后的结果。

造反如果能胜利,那就不叫造反,而是革命。

舆论也是现成的:皇帝老年痴呆一味胡折腾,弄得天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大家拥戴真龙天子取而代之。

跟着真龙天子混,有什么丢人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德彝、萧瑀和宇文士及在隋朝都是位高权重的人,但当李渊造反后,他们都选择了投降李渊。大唐立国之后,他们也都是开国功臣。

李世民登基之后,正式分封大唐开国功臣四十三人,萧瑀、宇文士及和封德彝位列其中。

武德九年十月,太宗又定功臣封户,时文静已死,乃自寂而下差功大小第之,总四十三人……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户七百,萧瑀、封德彝、刘义节户六百。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隋朝成功干掉了李渊等人,并将其定性为叛乱,后又将隋朝的国祚延续了一百多年。

在那种时代背景下,封德彝、萧瑀和宇文士及跟现在的哥舒翰相比,恐怕也就是难兄难弟。

如果安禄山像李渊那样成佛作祖,那么哥舒翰写在历史中,自然也是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为大燕帝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云云。

从这个角度来看,哥舒翰的选择虽然有强行安慰自己的意思在内,但确实也谈不上多离谱。

此时的安禄山已经重新会师稳定了河北,又巩固了中原的统治,更是一举攻入关中,唐玄宗都选择了放弃长安逃亡西蜀。

如果哥舒翰能够乐观一点,他甚至可以说:改天换日的时候到了!

事实上,哥舒翰就是这样做的。

哥舒翰现身说法,希望大家早早顺天应人。可现实并未受哥舒翰的乐观情绪所影响,他的这种说法招致一片骂声。

翰以书招诸将,诸将皆让翰不死节。

安禄山非常现实,他一看哥舒翰的招降工作无效,立刻将他囚禁起来。

一年后,在安史叛军决定撤退时,就把哥舒翰给杀了。

禄山知事不可就,囚之。东京平,安庆绪以翰度河。及败,乃杀之。

火拔归仁被杀的时候,哥舒翰或许还在心中暗爽:“该!叫你裹挟我投降,叫你坏我名声!”

可随着投降之事不可逆,哥舒翰也像个“斯德哥尔摩患者”那样,开始积极投入安禄山的造反大业中。

由于招降工作进行得不顺利,使得哥舒翰被安禄山抛弃,后又被安史叛军所杀。

临终前的哥舒翰会想到火拔归仁吗?我不知道。但从哥舒翰的表现来看,他真的还不如火拔归仁。

如果哥舒翰也能知道结果,他愿意为了一年多的牢狱生涯而搭上自己的一世英名吗?我认为他肯定不愿意。

在此之前,哥舒翰可谓大唐军界的优质偶像,当时就有诗称赞他:“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李白也是哥舒翰的粉丝,在其大作《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到:“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哥舒翰竟然晚节不保:为了活命向安禄山屈膝,还主动为其效力。

幸好唐玄宗很快就出局了,所以当时的大部分黑锅都被甩给了唐玄宗,否则哥舒翰的盖棺定论,肯定会比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更糟糕。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唐玄宗的出局,所以现在依然有人在说:“如果不是唐玄宗,哥舒翰的晚年也不至于如此不幸。”

这种说法,显然刻意忽略了潼关守军准备清君侧时哥舒翰暧昧的表现,更刻意忽略了哥舒翰被裹挟投降后卑躬屈膝的丑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