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samurai)是一个很具有日本特色的词汇,日本武士并不是单纯的军人或者习武之人而已,而是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即封建主,在社会阶层上的地位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那么,武士都是日本人吗?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废话,当然是日本人!其实还真不是,日本武士不仅有日本人,还有白人(著名的英国探险家“三浦按针”因为效忠幕府就获得了武士身份)、甚至还有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古代和现代不太一样,古代民族主义思潮不完善,各民族多是君主制政权,效忠君主才是最主流价值观,汉唐时期,中国强盛,民族胸襟开阔,来中华当官的外国人多得是,汉武帝甚至托孤给被俘的匈奴王子金日蝉;即使是到了相对保守的明朝,都有外国人来中国当官的例子,比如被俘的越南王子胡元澄,就因为善于制作火器,被明朝封为兵部侍郎。

当然,这些人绝大多数对于君主都是非常忠诚的。

所以,日本有外国武士也很正常,16世纪之后,西方殖民者东侵,总有些外国人到了日本,有些人为日本主公服务,自然就成为他们的下级武士了,不过可能还是有人奇怪,这白人倒是好理解,但黑人又没什么探险家,黑人哪里来的武士呢?

其实,这个“黑人武士”在日本还很有名,这个人叫“弥助”,是著名的织田信长的家臣。

““领受信长俸禄、原本由传教士带来的黑人,肤黑如墨,身长六尺二分(约1.82米),名为弥助””——《家忠日记》

新电影《弥助》是由黑人主演的

他是怎么去日本的呢?他当然不是自己来的,根据1627年编纂成的《日本教会史》的第一卷中记载,他应该是是传教士范礼安从印度带来的奴隶,那他是印度人吗?也不一定,由于范礼安曾途经印度并停留较长时间,所以弥助究竟是被他直接从非洲莫桑比克带来的,还是先到了印度之后才得到的,该文献中并无记述。

1581年3月27日,范礼安到了日本并且参见了织田信长,《信长公记》记载,“自切支丹国(“切支丹”是日本对于西欧天主教的旧城)而来之黑坊主参见。”,这里的“黑坊主”就是指的随行的弥助。织田信长第一次见黑人感到非常新奇,他还以为黑色的皮肤是用墨染成的,于是令其脱去上衣,清洗皮肤,结果未见皮肤洁白,只见水光闪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耶稣会传教士到访日本为主题的屏风。图中可见作为白人传教士随从的黑人奴隶

这事情是可信的,当时传教士传回去的书信有多封提及此事。

信长公出于好奇,就购买了这个奴隶,大家知道黑人的体格是很健壮的,比当时矮小的日本人要强健的多,对于武士来说,自然对此大为赞赏,信长公给他取名“弥助”,给予他武士的身份,赐予他住宅和短刀,让他做贴身侍卫,为自己持武器。

根据记载,弥助会说简单的日语,因为他能够简单地和信长交谈,这或许得益于范礼安给他提供的教育。弥助有可能是信长麾下唯一的外国人武士。

著名的甲州征伐后,弥助作为信长的随从参与了对原武田家领地的巡视。信长在归途中会见了德川家康,而德川家臣松平信忠记录了弥助的名字和样貌。

那“弥助”最终的下场如何呢?

1582年6月,著名的“本能寺之变”爆发,明智光秀突然叛变袭击织田信长,包围信长驻扎的本能寺。当时弥助也身处本能寺。织田信长自杀后,弥助保护其长子织田信忠前往二条新御所报信并支援。但中途遭到了袭击,弥助战败投降,被光秀手下的武士逮捕。

明智光秀看着黑人也很新奇,他认为人不过是动物,不明事理,更何况其并非日本人,不必处死,故而饶其活命,将其释放并送往京都的南蛮寺安置。也有一说称明智光秀不愿处死弥助,才编造出此一理由留其性命。

游戏中的“弥助”

此后,弥助下落不明,不过,在弗洛伊斯的《日本史》中记载,在冲田畷之战中,有马晴信的家臣中有一位善使铁炮的黑人参战。至于这个黑人是否是弥助,至今仍是个谜。

在日本的文艺作品中,有很多疑似画了弥助的相貌,比如下图,这是堺市博物馆所藏、创作于约1605年的《相扑游乐图屏风》上绘有一位与日本武士进行相扑的黑人。这名黑人可能是弥助;有一位身份较高的武士在观看两人相扑,可能是织田信长或丰臣秀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扑游乐图屏风》的局部。可见一位与日本武士相扑的黑人

不过,弥助到底是什么民族的人,至今仍有不少疑问,目前至少有马库阿人、约奥人、希狄人和丁卡人多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