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年代,很多日常的网络用语被人们所广泛熟知与运用,更是有一大批年龄稍大的长者称自己已是落伍之人,不能理解年轻人的交流方式,也不愿意融入他们之中去。其实,这些用语之所以能得以普遍流行,其本身也有着一定的意义所在,只是当今我们在运用的同时并没有发掘它们的文化底蕴与价值根源,从而导致了大家只是肤浅地把这些词句停留在了字面的理解之上。
在年轻人所熟知的感情用语里,“春风十里不如你”就是其中极为流行的一句,大家往往用这句话表达自己对某个人的爱恋之意,以寄托自己的深情与爱慕之意。其实这句话本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聘聘袅袅十三余》一诗中,是诗人用来辞别佳人之作,以此诗来抒发自己的依依惜别与不舍之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网络用语实质上也是对诗歌文化的一种传承。
创
作之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接到调任,需要由扬州启程奔赴长安时为赠别一位交好的扬州歌妓所作,其诗之原意重在惜别,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段美好情谊的不舍之情。其诗歌原文如下:“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出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人从少女的美妙入手,进而发出感慨:向你这样正值十三四岁左右的少女,举止是轻盈如风,形态又是何等的袅绕婀娜,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就如同是那二月里含苞待放,初上梢头的豆蔻花一般,叫人疼惜与爱慕;这样一想来,我这一路归程上春风十里,漫香飘逸的扬州小道,虽有那一路上珠帘翠幕里各色各样的才子佳人,却又怎及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呢?
绘人之娇媚
诗歌前两句是写人,短短数十字,无一处直接描绘,却句句皆是赞扬之词,第一句是专门描绘少女其人,还特意没有采用正面描写,选择了虚实相生之手法。十三余的俊俏芳龄、聘聘袅袅的妙曼身姿,将一个女子的灵动与美好完整巧妙地加以呈现,叫人如临其境,意犹未尽,可所谓“虽无绘人之形貌而远胜于简单的外貌刻画”,将女子的朦胧倩丽拿捏得恰到好处。第二句转而描写景物,用春花的娇嫩来映衬少女的羞态,而含苞待放的形态又与女子的干净纯洁相呼应,让人们不觉地联想一个闺阁女子掩面而笑,随风而颤的娇柔媚态,更是显得女子格外的明艳秀丽,使得一个纯情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着实叫人不得不为之动容。
衬情之温柔
三四两句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示扬州路上十里长街的名媛佳丽,皆不及这个女子眉目柔情的千万分之一。如今所说的“春风十里不如你”正是出于此处,“十里春风皆无入目,只因遇见了你,其他的一切于我都是意外”,这是一段极为美好的情话——我们想象着,如有一个人对感情如这般:因为遇见一个人,此后放弃一座城,眉眼所及皆是你……这是一种怎样的深情与温柔,也难怪杜牧的这首诗被无数痴情之人所钟爱与流连,试想一下,哪怕是企及这一分的柔情,也足以叫人沉沦了吧!
所以我们纵观全诗,诗人以花之美写人之娇态,以城之热闹衬人之纯洁,把意中人的形象在扬州小道上,在珠帘翠幕旁,巧妙婉转地加以描摹,更是将自己的那一份柔情挥洒得游刃有余,出神入化。
这样看来,如今人们的流行语正是沿袭了杜牧诗歌的深情与曼妙,才有了这般无穷的境界。大概也正是如此,广大的年轻人才会格外地喜爱这深情之句,尤其地钟情于这般的温柔之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