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迈入新时代,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如何将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劳动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长期以来,重庆高新区金凤实验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大力弘扬行知文化,在发展规划、课程落地、评价管理等方面全力推进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植入学生成长的根与魂。

“菜单式”实践课程

让劳动教育在校园扎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学校凤耕园特色种植农场,学生们收获劳动果实

镜头

五月的金凤实验学校鸟语花香,满眼皆是郁郁葱葱。在学校“凤耕园”特色种植农场内,学生们麻利地干着农活,翻地、种植、浇水、除草、捉虫、养护……有学生参加完农耕之后在日记中写道:“很幸运身在金凤,学校有这么好的平台,我经历了很多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体验了农民伯伯的生活,更深刻地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解读

长期以来,学校的劳动课程被边缘化,家庭劳动基本被长辈包办,由此导致学生缺乏劳动观念,没有养成劳动习惯,许多学生不会劳动、不愿劳动。这一难题如何破解?

今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学校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指引。《意见》指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生活即教育,处处能实践。开展特色种植活动,就是金凤实验学校创新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

谈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金凤实验学校校长许骁有感而发:“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劳动教育,绝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洗衣、做饭,而是教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乐趣,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劳动教育才会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生动力。”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金凤实验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特色的劳动教育蓬勃开展。学校以凤耕园特色种植农场为载体,推出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亲近传统文化,感知节气之美”系列活动,将两亩左右的土地划分为一个个班级责任区,由各班进行日常管理,孩子们在劳作的过程中,感知节气之美,亲近民俗文化。同时,学校还开辟了农耕乡情馆、慧耕园等劳动实践园地,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亲近自然、回归自然。

学生给种植的蔬菜浇水

班级有了“责任田”,学生参与农场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随之提高。学生们不仅在劳动实践课上体验播种与收获的快乐,还通过蔬菜认养、课后完成观察报告、作汇报演讲等形式,总结劳作的体悟和心得,让实践课成为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探究过程。

这只是金凤实验学校深化实践课程考核评价的一个缩影。许骁说,为了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组织研发了“菜单式”实践课程,并将其与学科课程有机衔接、充分整合,探索构建了“接地气、接课本、接生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涉及农业与生产、生活、创意、生态等多个领域。

在促进各学科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活动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也是学校各学科老师一直努力做的事。

历史课上,有三国时期的翻车、隋唐的筒车、宋代的水转翻车等内容,老师便将其与木工工艺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农业灌溉问题的,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物理课上,在太阳能小车智能充放电控制实践环节,学生连接驱动电路,发现手动控制对操作人员要求比较高,短时间很难掌握最佳的充电时间及行进距离。老师便让他们思考如何改进方法以精确控制充放电时间。有学生尝试将智能模块接入电路,通过编写程序、设定开关阈值,最终解决了问题。

“劳动育心,亦知亦行。”在实践过程中,许骁发现,要真正发挥社会实践课程的劳动育人效果,课程改革只是手段,关键在于如何用好课程评价这根指挥棒。

基于此,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段特点,对学生劳动情况和发展情况采取书面测试、探究记录、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接下来,学校还将通过研发网络资源平台及网络评价系统,对课程研发、课程建设、学生素质发展等进行科学测评,实现测评手段的网络化、现代化。

凝聚家校合力

创新劳动教育生态圈

镜头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金凤实验学校学生家长王平加班回家后,等待他的是一桌子渐凉的饭菜,和一旁早已熟睡的孩子。看着曾经不谙世事的孩子,如今学会了做家务,学会了帮父母分担,他的心中满是慰藉。这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片段,也是学校以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真实场景。

解读

教育不是学校或家长一方的事,劳动教育更是如此,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从单一的校内教育到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构建立体化实践大课堂,劳动教育正在步入3.0时代。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许骁一直倡导从生活中、劳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诚实自律、合作奉献等良好品质。劳动教育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体验,也不能只是动手、操作、方法层面上的思考,还要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教育。

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布置一份特殊的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到父母劳动的地方,协助父母的工作,感受父母劳动的环境和强度,认识劳动的价值。

“第一次走进父亲工厂的工作岗位,本来想帮一下忙,没想到不一会就累得腰酸背痛,而父亲每天在这个岗位上重复劳动,为了我们这个家,他真的太辛苦了。”这是一个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后的感悟。许多家长也表示,孩子在实地体验后,更加懂得感恩父母了,学习也比以前更加努力了。

为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劳动教育新理念,学校开设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培训,鼓励家长给孩子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促进家校形成教育共识;举办“我爱我家”、“雏凤好家长”家务劳动展示评比活动,呼吁家长以身作则,做热爱劳动的榜样。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通过“树家风、评家风、写家风、传家风、颂家风”好家风传承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实践;每年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期间,开展“为长辈做一道菜”“为长辈洗一次脚”“打扫一次家庭清洁卫生”“为父母洗一次衣服”等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家校零距离,共筑成长梦。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形成劳动教育的“家校”合力。许骁表示:“学校是孩子走向世界的第一站,只有家校合力,才能营造美好育人环境,为孩子的远行夯实根基。”

积极联动社区

探寻劳动教育新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园文化美食节,学生们制作的菜肴引得家长纷纷点赞

镜头

“卖菜啦,新鲜的番茄、木耳、桑葚,叔叔阿姨快来买吧!”……每年,在学校采摘节上,都会看见学生们爱心义卖自己亲手栽种的蔬菜瓜果的场景。为期一天的户外体验式拓展训练及生存技能培训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生存技能,敢于挑战自我,体会到劳动的成就感。

解读

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光荣?“走出去”是金凤实验学校联动社区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快乐体验,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金凤实验学校采摘节和美食文化节劳动技能大赛是校园每年的盛事。学校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让孩子们售卖瓜果蔬菜,在与人交流中,学会了传递微笑、乐观;开展种植能手、养护能手评选,评比项目包括亩产量、经营收入、结果率等指标,趣味化的活动设计,吸引孩子参与其中;开展美食文化节活动,进行“厨艺大比拼”,学生不仅能熟练揉面团,制作馒头花卷,还能做出番茄鱼、麻辣香锅,引得老师和家长纷纷点赞。

此外,学校还组建小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社会公益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促进了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今天的教育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除了知识与分数,更要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志存高远,凤翔天下”的办学理念和“为雏凤丰翼”的办学愿景,以创新劳动教育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铺路,金凤实验学校正迎着朝阳,走在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