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鹤岗男孩“钟美美”因“神模仿”老师而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影后”。他的视频中有模仿老师点名上课吃零食的同学、接主任电话、生气发飙、数落全班没做作业等内容。网友们纷纷表示在视频中看到“自己读书时班上老师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近日,“美美”账号中关于老师的视频都被删除。5月29日,有网友发帖称“钟美美”被教育局约谈。随后,一篇名为《模仿班主任的爆红小“影后”钟美美被约谈,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创作力 ?》的文章被广泛传播。

5月29日,钟美美发视频回应称:“我不想发那些了,我想换个风格,也是表演,但是不模仿老师了,我看他们挺多看腻了。”

目前,“钟美美”的短视频账号有70多万粉丝,主页上发布了11个作品,如模仿景区卖票员、盘点六一运动会的那些人、广场舞大妈等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局: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

6月3日,当地教育局承认学校曾与钟美美接触,认为应该从正面引导孩子,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宝泉岭农垦管局教育局赵老师称,教育局的意思是要从正面引导孩子,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比如,多宣传一下疫情期间的好人好事,或者是老师正能量的一些事情。局里没有跟孩子本人联系过,学校发现后联系的孩子,然后学校将事情报告给分局。目前,分局已将事情报告给市教育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删除视频的问题,是小孩和家长觉得不太好,自行删除的,咱们没要求他做这个事情。”上述工作人员还称,擅长模仿是小孩的天赋特长,教育系统也要保护小孩的天赋。

不应以大人认知过度解读孩子行为

“正能量”这个词本意是指一种能够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动力和情感。

“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但钟美美通过神模仿老师,给广大网友带来的欢乐,何尝不是一种正能量?

或许有人会认为,钟美美视频中存在“丑化”老师形象。但事实却是,很多网友都纷纷表达了共鸣,模仿来源于生活,并不是无中生有。过度以成人视角去解读一个初中孩子的模仿初衷,实在是过度敏感。

与其批评指责钟美美模仿的“老师形象”存在负能量,更应该要做的难道不是去反思、调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类老师?何必苛求一个模仿的孩子?

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鼓励

钟美美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对生活最直接的观察和表达,更是对老师的一种“回应”,孩子是老师的镜子。而教育,或者说社会大众要做的是,给予这些善于观察、敢于表达的孩子多一点发展的空间、包容的余地。

要从容对待孩子的行为,多一些沟通、交流,但不要过度解读、风声鹤唳;不要以大人的思维去给存在多元可能的孩子以“框框架架”;多一些欣赏的眼光、多一些鼓励的教育,才不会让孩子变成只会听话的被动个体

应该尊重孩子无限的创造力

教育专家熊丙奇就此事评论称,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应该那么敏感,应该欣赏孩子的表演天赋。他还表示,如果艺术创作只有一种模式,就不可能“百花齐放”了。

人在幼年时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会告诉你“标准”是什么,如果一个人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外人给他限定的“标准”,那他就失去了自我。

孩子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他们有多重发展可能,但当外界不断要求孩子“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的时候,何不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