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蹲,也被称为"亚洲蹲"。

顾名思义,只有亚洲人会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个亚洲人来说,

蹲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一个西方人来说,

那就是一场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是谁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让西方人在一夜之间意识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秉承“越不能做,就越想做”人性原则,

外国的年轻人开始了各种蹲姿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它的规律。

一般年轻人在勇于尝试之后,

往往迎来的不是人生巅峰,

而是现实的打击……

他们很快发现蹲是可以蹲的,

但脚,不能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这些“蹲姿尝试”的勇士里,

也不乏一些杰出的佼佼者。

经过艰苦卓绝的训练,

成功逆袭成为一名"可蹲者"!

但是……

拥有了如此神圣的技能之后,

他们不甘心就往地上随便一蹲。

必须选择一个神圣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陕西人有句俗话叫:

“蹲着吃饱,站着刚好”。

蹲姿,在陕西也叫“圪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看和陕西有关的影视剧,

能够直观感受到“圪蹴”的魅力。

比如《那年花开月正圆》里,

陕西女首富周莹“圪蹴”功夫一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莹和她爸爸二人一起吃饭,

其父有板凳也要蹲在板凳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陕西老百姓心中,

"圪蹴"是最爱姿势TOP 1……

老年人晒太阳要圪蹴着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人等地铁要圪蹴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吃饭这样的头等大事,

当然必须得圪蹴着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要说回历史上的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古来就以农业为主。

老百姓在农忙的时节里,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方便,

吃饭聊天的时候都会选择就地蹲着

同时,这样的姿势也是一种休息。

慢慢的,就形成了这样的民俗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人的骨子里热爱自由自在,

性格也是豪爽而霸气……

"圪蹴"看上去只是一个动作,

却也反映出了陕西人豁达的精神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吃面食的陕西人,

必须是手捧着一只大海碗,

圪蹴着吃才能吃出霸气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汤面、干拌面,还是油泼面,

用一只大海碗来吃才更为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著名的biangbiang面,

面条本身如那段经典rap中所描述,

它又长又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象一下如果又长又宽的面,

只是放在一只小碗中,

仅仅是面条就堆得满满当当,

肯定无法将面和丰富的佐料搅拌均匀,

自然失去了美食的最佳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用老海碗的习惯,

也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

历史上的陕西也盛产瓷器

而陕西人也继承了先秦人的豪放和简朴

所以,一只老海碗也是陕西美食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要喊一个陕西人吃饭,

还得懂得一个字——“咥”!

只有乡党们才懂的“咥”,

浓缩了一切对美食的热爱之情!

“咥”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一是表示大笑的样子,读音为xi;

二是意为拾掇、咬的意思,读音为di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陕口中的“咥”是经得起演绎的,

这一点请脑补一个饭量大胃口好的人,

非常畅快淋漓的大吃大喝之景。

就能秒懂“咥”是什么意思了……

这让我想起了陈佩斯老师的经典片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吃的过程中还带着,

让人唾涎三尺的诱惑的咀嚼声,

或者吃的汗流满脸,豪情万分,

那真的是get到了“咥”的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打开陕西美食的最佳方式,

一句话就可以形容透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一个老外如果来到陕西,

想要吃一碗地地道道的陕西面,

首先学会的就是圪蹴的技能。

所以他们大意了,

练习蹲姿,先来陕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乐队的夏天》里有一首歌,

西安本土乐队黑撒唱西安美食的:

要咥饭论美食,

还得数咱三秦大地。

从来不吃什么意大利的通心粉,

好好尝一下我们的岐山擀面皮。

老外的汉堡,别看价钱卖的美,

一个腊汁肉夹馍,

就把你PK的找不见北……

我想吃,你想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