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泽尼察、拉各斯、科伦坡 | 全球被疫情隔离的孩子们

用画笔记录隔离生活:想念伙伴和学校

玛丽(Marie Lou Belenyesi),4岁,保罗(Paolo Belenyesi),9岁,比利时布鲁塞尔 图源:REUTERS/Johanna Geron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有至少三分之一人口被困家中,孩子们也不得不离开学校,暂别伙伴。近日,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发布了一组全球各地青少年画作。从同学到足球赛,从孤单的日子到流行疾病,这些“封城艺术”里,是孩子们用画笔记录下的与新冠战斗的生活以及所思、所感

玛蒂尔达(Matilda Soto Quilenan),6岁 图源:REUTERS/Ivan Alvarado

想念伙伴:玛蒂尔达,6岁,来自智利圣地亚哥,她画了自己和同学艾玛。“我想去公园,吃冰淇淋,玩滑板,”玛蒂尔达说,“每当我无聊时,我就画画,我很喜欢画。但有时我也会生气,因为画得太糟。”

伊尔汗(Ilhan Ruvic),5岁 图源:REUTERS/ Dado Ruvic

我的英雄:伊尔汗,5岁,来自波黑泽尼察,“我画消防员,他们是英雄。过去我画数字和字幕,但隔离后我看了很多911电视节目,所以画了这些。”

索菲亚(Sofiat Kolawole), 8岁、奥拉图吉(Olatunji Adebayo), 11岁、 阿米拉(Amira Akanbi),11岁,尼日利亚拉各斯 图源:REUTERS/Temilade Adelaja

校园蓝调:索菲亚,8岁,奥拉图吉,11岁,阿米拉,11岁,画下了尼日利亚拉各斯的学校。索菲亚说:“现在画的学校和过去大不相同,我想念学校。封城让我很不开心。”奥拉图吉画了足球,“我想念和同学踢球的日子,封城让我沮丧。”阿米拉画了老师,她说:“我很想学校。”

桑迪西(Sandithi Illeperuma),14岁,斯里兰卡科伦坡 图源:REUTERS/Dinuka Liyanawatte

感到孤单:桑迪西,14岁,来自斯里兰卡科伦坡。她说:“封城前,我画的是有趣有创意的东西。封城后,就画最让我想念的事情。”桑迪西画了一个戴口罩的小女孩,远离舞者,独自坐在角落。“我是独生子女,封城让我很孤单。”桑迪西说。(文/畹町)

美国 | 街头艺术家特里斯坦·伊顿

委任作品随SpaceX载人火箭上天

特里斯坦·伊顿

街头艺术家特里斯坦·伊顿(Tristan Eaton)的作品曾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收藏,而现在,他加入了一个更“高级”的艺术家群体,上周末,他的一些作品随着SpaceX载人飞船进入外太空。

伊顿为这趟历史性的航行创作了一系列两面由金、铜、铝制成的不可破坏的艺术作品。SpaceX被称为“龙飞船”,这将是十年来美国宇航员首次上天,也是私人所有的宇宙飞船首次载人。伊顿则将成为继安迪·沃霍尔、罗伯特·劳申伯格、特雷弗·帕格林之后,又一位将自己的作品送往太空的艺术家。“作为艺术家,我一直试图以更大的视角来看世界,”伊顿在自己的Instagram主页上写道,“没有人的视角会比国际空间站上勇敢的宇航员们更广。”

特里斯坦·伊顿, 《人类》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SpaceX.

伊顿的每件作品都是双面的,根据他的说法,这意指“人类的双面性,过去与未来的共存,”作品还有一些象征:一只伸出的手,一只正在演示核裂变的大猩猩和它的孩子;一组绽放的花朵和正在飞行的鸟;一张微笑的脸与一个和平标志。

“当SpaceX请我创作作品来陪伴宇宙空间中的宇航员时,我想到要做一些有启发性的东西,”伊顿解释道,“从宇宙空间俯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这个渺小的星球上,这会让你意识到我们同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无穷的潜力。但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文/钱雪儿)

美国 | 艺术家嘉莉·梅·维姆斯

发起公共项目,关注疫情对有色人种的“不平等影响”

嘉莉·梅·维姆斯

近日,摄影师、电影制片人、装置艺术家嘉莉·梅·维姆斯(Carrie Mae Weems)发起了一个新项目,试图让人关注新冠疫情对于美国的非洲裔、拉丁裔和土著社群造成的伤害。

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维姆斯将与纽约雪城大学合作,揭晓一系列布告板、传单以及其他公共物品,在纽约西部普及公共健康措施。

项目海报之一 Courtesy of Carrie Mae Weems.

“我们都受到了新冠的影响,”维姆斯在一份声明中说道,“这是国际性的灾难,然后,不容置疑的证据表明,有色人种不合比例地受到了更大的影响。这些社群的死亡率一直在跳动。这样的事实应该让整个国家去关注社会与经济不平等在当下带来的影响。否定无法解决问题。”

“我希望通过提出问题、提供简单的事实来构建人们的认识,并将其嵌入强有力的图像当中,”维姆斯补充道。

这一项目以“抵抗新冠,第六次”(Resist COVID Take 6)为题,暗示了人们在公共场合保持6英尺的间距。

“我不是政策制定者,也不是政客。我是一个公民,关心我所在的社群正在发生什么,”维姆斯说道,“新冠不会马上结束,而那些影响着有色人种的潜在问题不曾变得这么明显。”(文/钱雪儿)

上海 | 画家蔡兵

蔡兵美术馆在上海闵行开馆,捐赠数千件作品与藏品

开幕式现场

5月28日,蔡兵美术馆开馆暨画家蔡兵先生作品、藏品捐赠仪式在上海闵行区莘庄梅园举办。蔡兵将4608件艺术作品与藏品正式捐赠给闵行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闵行区致力于凝聚文化人才、创作文艺精品、塑造文化地标、提升人文形象。而作为最新落成的优质人文空间,蔡兵美术馆经过前期一段时间的试运营,也已经成为了受到当地民众喜爱的艺术集聚地。

展览现场,蔡兵(左2 )在介绍作品

蔡兵,1943年出生于上海,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是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研究员。他是较早从事现代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他的绘画营造一个宁静、美丽、和谐的世界。蔡兵自幼习画,上世纪50年代,他热衷于版画创作,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形式的玻璃彩印版画;70年代,蔡兵开始创作现代中国画,此外他也涉猎油画、瓷盘画、装饰品、茶壶等领域。捐赠仪式上,展示了一幅版画《曙光——毛主席1921年来上海建党》,该作是1971年蔡兵为建党50周年而作。蔡兵在现场的讲话中,回顾了自己的作品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和进步的经历,深深感到只有融合到火热的生活中,才能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彩画作。

(文/宗禾)

南京 | 青年艺术家贺天琪

以涂鸦艺术表达感性的思考,“静电”展将在南京举办

贺天琪

6月6日,青年艺术家贺天琪的个展将在南京Banana Art Space举办,展览延用他2018年于北京的个展名“静电”,继续探索艺术家近年在创作中所展现出的生命力以及作品中犹如“静电”般的能量。

贺天琪生于1990年,现工作、生活于陕西西安。201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为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受邀访问学者。他自小与绘画结缘,初中时迷上了涂鸦艺术,后逐渐开始了一段作为涂鸦写手的经历。2016年,贺天琪最重要的涂鸦项目“三才图绘”在OCAT西安馆展出。策展人杨西认为,“展览中贺天琪将空间变为卷轴画的观看模式,其中人物、动物、植物、神怪都是基于明代《三才图说》中的图像。原本’字典式’的图像经过差异性的排列与组合形成新的内容关系,成为一个特有的秩序体和现实化的情境。”

贺天琪 《蓝光》 布面丙烯2019

贺天琪 《消逝与浮现》 布面丙烯2019

涂鸦艺术作为亚文化的代表,经过多年的“破壳破地”式发展,一方面突破着绘画的边界以及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情感的宣泄与感性的思考。

贺天琪近年的绘画作品如《消逝与浮现》系列、《迷雾》系列、《球体与线》系列等,充斥着不同颜色的融汇和穿插。画面中,一个个由色块构建的抽象又活力的物像,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和灰色的,或重叠往复、或交叉贯通、或挤兑变形,这种种的摩擦和碰撞,生发出一次又一次的“静电”,他们既是色彩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各形体、思绪和创作灵感间的摩擦生电,画面中如同闪电般的环形光束,似乎随时会冲破画面,迸发能量和生命力。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7月6日。(整理/畹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