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英才留下了永恒的足迹,这些古代精英中,绝大多数人都具备较好的时代科学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古代,也很注重对人们科学素养的培养,众多的经典著作中都蕴含有科学思想和科技内容。《周易》中,便记载有不少我国早期的科学思想,如书中所说:“地道变盈而流谦”,便是表达了不要将地壳看成是静止不变的科学思想。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与科技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与道教思想形成新型儒学,成为了影响中国几百年的主流文化。

同一时期,中国的科技也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期,各个方面的科技成就都走在当时世界的最前列。

生活在南宋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诗词大师、留意观察探索自然的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便是一位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的人。

朱熹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十五日。他从小就受到父亲朱松的严格教育,朱松病逝时将朱熹的学业托付于信奉理学与佛学的学者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三位名儒。

朱熹通过阅读大量的儒家经典文献,以获取有关的科技知识来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作为儒家经典六经之首的《周易》必然也成了朱熹学习的重点。《周易》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好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熹在阅读、研究儒学的科技内容及文献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科研方法,同时还将文献资料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承下来,并将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科学素养运用到理论创新与生活实践当中。

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朱熹从科技的角度出发,投入地扮演一名农技员,运用自己的科学素养来手把手地指导农民:

“耕田之后,春间须是拣选肥好田段,多用粪壤,拌和种子,种出秧苗。其造粪壤,亦须秋冬无事之时,预先划取土面草根,晒曝烧灰,施用大粪,拌和入种子在内,然后撒种。”

即使在今天看来,以上的田间实践做法都是极符合农业科技要求的。

朱熹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我国封建历史长河中政治上民主、思想上自由、文化上多元并存、对外开放的时代。理学是宋元明清的官方哲学,身为理学家的朱熹研究科学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朱熹在整理儒家传统经典文献时, 就结合自己的科学素养,创造性地赋予了格物致知论以科学内涵,使新儒学具有科学特征,将时代发展洪流中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渗透到了新儒学中,促使新儒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就天道而言, 其为元、亨、利、贞,即生、长、遂、成的生生不息的过程;就人道而言,为仁、义、礼、智。理超于一切之上,“未有这事,先有这理”。而为学之道,其方法为“格物穷理”,穷事物之理积久便可豁然贯通, 使心中之理彰明。

而朱熹理学对格物致知的发挥,就是要把人的道德修养奠定在知识的基础上,这是他比其他人更高明的地方,这种思想也是难能可贵的。

朱熹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以及研究还促进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朱熹理学所总结出的中国思想还影响了欧洲思想,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科技发展都受益于朱熹的系统化理学。

作为理学的代表性人物,朱熹主张在具体事物中认识事物的规律,因为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得出的科学结论具有很高的价值,至今依然令后人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熹通过他的格物致知论,为后世的儒学带来了很大影响,也在学术上为科学争得了一席之位,而在这之前,科学是被排斥在学术之外的。因此,朱熹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宋代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朱熹这位典型的文人也逐渐成长为一名科学家,他的跨学科研究,使得中国传统的科学文化品味得以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