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汉朝人,如果想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都有哪些需要了解和注意的东西呢?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以及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等,建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统一国家。

然而汉朝作为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统一国家,汉朝建立后,并没有急着更改原有的秦制。而是汉承秦制,大多数以秦制为蓝本,加以完善。汉高祖刘邦虽是混混出身,但是经历了多年的伐秦,灭楚,带领着他的队伍,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这时的刘邦早已经脱胎换骨,而汉承秦制就是刘邦在建设自己政权时的一个很大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画像

他像秦始皇一样,一切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和国家的财政大权全部收回自己的手中。为了便于国家机器的运转,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中央继续以丞相为首,作为中央政府最高的领导,然后设立九卿分管国家具体事务。地方上,汉朝也承袭了秦制设立郡县乡亭制度,以保证国家对地方基层的控制。

不过,汉朝变化最大的还是人才选举制度和官员任用制度。一说到人才的选举和官员任用,对于世卿世禄制,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因为这是秦朝以前最普遍的任用制度,这种与血缘关系紧密关联的官员任用制度,严重阻碍了人才的任用。

开国皇帝刘邦

不过汉朝之后,就发生了改变。具体就体现在汉朝政府的组成,它既不是由贵族世袭的贵族政府,也不是掌握军权,军人做主的军人政府,更不是有钱人做主的富人政府。那汉朝政府究竟属于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呢?答:汉朝政府是一个真正崇尚文治的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不难理解,就是读书人的政府,之所以说汉朝政府是士人政府,这都源于其政府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制度。如果穿越回汉代,想要成为一名政府官员,那么你就必须经历太学这一关。当然了这些制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基本上汉武帝之后,才逐渐定型。太学就相当于当时的国立大学,学生们进入太学学习,然后毕业,毕业之后,就相当于现在的一本二本。出来之后,学生们会被划分为两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学

当时称为科,分为甲科和乙科,甲科出来的学生为郎(郎官属于光禄寺下设的皇宫侍卫)。这些毕业后有知识的侍卫,一般会在皇帝面前侍奉几年,然后等到政府职位哪里有了空缺,就会由他们补上去。这一制度就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世袭制度,但是缺点就是虽然不是贵族世袭爵位的方式任用官员,但却受贵族控制,依旧还是贵族垄断仕途。

上面我们说到了太学毕业后的甲科学生成了郎,至于乙科毕业的学生就成了吏。他们毕业后主要是回到地方政府进行工作,什么叫做吏,吏与官不同,吏是长官的掾属。其实就是地方长官的副官,是专门辅佐长官的官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这就又要说到汉代官员任用制度中的一个规定了。汉代规定,本地区的长官(郡守、县令)不能由本地人担任,但是本地区的吏必须是本地人。

汉朝官员

其实这项规定在我们今天依然在应用,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异地任职,防止割据,利于行事。你是北京人,那么你就不能在北京担任市长。但是你手下的官吏却又必须是北京的本地人。而且谁来担任副官,并不是中央政府说了算,而是由长官说了算。像三公九卿、郡太守、县令,这些高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而这些官员下面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各部门的长官自己去选择了。

太学毕业的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直接拥有了政府试用的机会。他们也叫做补郎、补吏,就是政府官员的后备军。有人又说了,太学那不都还是由贵族垄断的吗?虽然不是世袭,但实际上与世袭制也相差不多。太学做官也是一种方式,而其他的人,也同样拥有进入政府的权利。

汉代画像

汉代的选举制度被历史上称为“乡举里选”。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不定期选举,只有皇帝登基或者发生大天灾时,汉代政府才举办选举,由地方向中央举荐。推荐人,也可以是百姓,也可以是三公九卿和政府官员。这些人被选举后,主要是为政府建言献策,提供解决方法,然后再挑选有真才实学的人,担任政府官员。这种方式叫做策问,选举出来的人被称为贤良。这种选举方式,既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有专门负责选举的部门。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做官,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第二种选举方式,被称作特殊人才选举。例如国家要派外交使臣,出使其他国家,这时候政府就会下诏,挑选一些精通外语的人才。或者战争期间,需要军事人才,黄河绝口,需要治水人才。所以说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政府做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还是要有一技之长,没点真才实学,那是万万不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孝廉

第三种举孝廉,这种制度比起前面的两种,就好了一些。举孝廉前期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孝子,前往中央做官。每郡都要举荐一两个,一百多个郡,一年就是二百多人。(这其中也包括曾经被分发到地方的太学生(吏),太学生被举荐后,进入中央做郎官,最后再被分配到地方做长官)。

不过这种制度,到了后期就出现了弊端。人越来越多,且举荐上来的孝廉基本上都是太学分发出去的吏。慢慢的汉代的政府官员就都被更换成为了读书人。这种方法出现后,前面两种无定期选举也就慢慢地被搁置了,但是这都是东汉的事情了。

汉代讲学画像

举孝廉后期,也慢慢的失去了前期的意思,不仅规定多少人内选举多少,选举出来的人到了中央还要进行再教育,在学习和选举、考试。才能正式成为一名政府的工作人员。汉代的政府官员基本上都是经历了这些过程。一个青年如果想进入政府做官,首先去太学学习,然后被分配到地方,有了不错的政绩后,再被长官推荐到中央,最后经历重重考试,才算真正的进入政府。

关于汉朝的官员选拔和任用制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发展。从不完善到完善,从简单再到复杂,都体现出了其与时俱变。当然这种选官制度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慢慢的也成了垄断,贫民子弟依旧无法参与进入。还是那就话,虽然是封建专制王朝政府,但是所有的制度制定的初期,出发点都是好的,之所以会变坏,与自身的漏洞和实施者都有很大关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史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