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中要必须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开始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家庭教育。时代一直在变化,但父母的角色却没有变,一旦开始,至终,都会有这个身份。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对于很多事情大家都缺乏经验。于孩子,于父母,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你有了迷茫,不妨参考一下这几位名人小时候的家庭教育……

第一位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身于农村贫苦家庭的莫言,在年少时并没有接受太多教育,最终依靠自己的勤奋自学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并最终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中国作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这背后,不仅包含莫言异于常人的天赋和付出,也和他母亲的教育密不可分。

莫言说,自己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家里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大家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家门口。莫言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老人,老人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莫言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莫言,然后端起自己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而莫言来说,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一次,看到守麦田的人来了,所有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而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看守人捉住扇了她一个耳光,并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莫言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莫言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他,平静地对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从莫言小时候的经历可以看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传递给怎样的人生态度给孩子,孩子会将收获怎样的生命高度和深度。

莫言曾说:“为什么农村的父母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女?因为在教育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态度决定了下一代的幸福感与价值感,而不是他们有多高的认知水平。”这样的结论,就是从莫言从自己身上总结出来的。

第二位

钱学森,1911年生于杭州。“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钱学森生于杭州,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境优越。幼时的钱学森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记忆力特强,3岁时已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以及早期一些启蒙读同时还能心算加、减、乘、除周围邻里一传十、十传百都说钱家出了个“神童”。面对如此聪慧的儿子,钱均夫夫妇深感自己肩上担子之重,并发誓一定要把儿子教育好。

由于丈夫平时在外地供职,这家庭教育的职责自然落在章兰娟身上,她总是采取启发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儿子做到心服口服。她给幼小的钱学森每日安排的功课是:清晨准时起床,加强身体锻炼,早饭后就教儿子背诵唐诗。累了,就让儿子看一下儿童读物。下午或者教儿子画画,或者写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让幼小的钱学森从小就树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童兰娟对儿子不仅言传身教,并且寄予了无穷的希望钱学森对母亲也是充满特殊的感情,时刻不忘慈母的谆谆教诲与般切期望。钱学森长大成人后在美国求学工作时铺纸挥毫,饱蘸心血,勾勒出一幅母亲的肖像,一幅他心目中母亲的肖像。她感样便养一双慧目在关注自己,鞭策自己。他把画像挂在案头,以便时时仰望母亲的笑容,回味母亲的教诲。

第三位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隆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中排“隆”字辈,出生于北平,取名“隆平”。袁隆平从小就受到父母亲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连英语也是母亲发蒙的。当袁隆平蹒跚学步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开始给他读尼采的书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的奋斗与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次,母亲给他讲粮食和土地的故事。她告诉袁隆平:

我们吃的粮食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我们穿的衣服是用从黄土地上收获的棉花织成的布做的,我们住的房子是用黄土烧成的砖盖起来的……总之,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所以说,土地是生命之源。

这是袁隆平母亲对袁隆平第一次关于土地概念的启蒙,这次经历在袁隆平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袁隆平的母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她用自己的母爱、心血和良好的教育方法启迪了孩子们的心灵,影响着他们一生。她注意用故事的形式开发孩子的智力,并孩子知道智与德的关系。“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这是袁母常说的一句话。

袁隆平的母亲也非常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在那个艰苦年代,保持乐观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袁隆平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这种乐观开朗的性格,永不服输的精神,对于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正是母亲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育。

总结

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孩子品德的陶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形成等首先是在家庭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父母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孩子,使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家庭秘事,倾心为您的家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