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剧黑马很多。
最大的两匹除了下半年的《想见你》,无疑还有上半年的《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情的深度尺度,演员们卓越的表演,都出乎意料的精彩。
不愧是跟小黄台HBO合作的剧。
而就是做出《与恶》的这帮人,又跟HBO搞了波大的——
做工的人
上线半个月名声不显,但几百个人的打分,却把这部台剧打到了9.0分。
这就让叔很期待了,一看果然不俗。
《做工的人》班底是做《我们与恶的距离》那帮人,两部的制作人都是林昱伶。
这次她选了郑芬芬做导演;
名字可能没听过,但她导过一部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电影,彭昱畅跟张子枫合作的《快把我哥带走》。
电影改编自台湾同名畅销小说《做工的人》;
小说作者叫林立青,做过10年的工地监工;
他懂工地,也知道工地到底是啥。
所以《做工的人》这部剧,最重要的气质就是接地气,真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位工人。
挖机驾驶员阿全、焊铁工阿祈,还有包工头昌仔;
阿全年纪最小,干的活最杂。
除了给人家开挖掘机之外,自己有一辆小货车。
白天给人家拉货,晚上就是自己的床。
++他生活里的白月光,是槟榔女神;
女神梦想买一个5万的名牌包,这个梦想也成了阿全的梦想。
包工头昌仔比起阿全就稳定许多;
有家庭有女儿,按道理来说他老婆才是真正的工头,所以昌仔可以说是个妻管严。
他除了工作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买彩票。
然后问问彩票店里的暗娼,要多少钱,尽管每次都不敢去。
三人剩下的阿祈,是最没用也是最气人的一个。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赚钱不努力,花钱倒是很积极。
这些年来家里的钱,美其名曰都被他拿去投资,但实际上,就都是赔钱。
进了一批三宝仙丹全都囤在家里,投资娃娃机钱也没了。
关键这人在家在外脾气还不一样,大男子主义,还挺怂。
对妻子恶言恶语,还跟儿子偷偷要零花钱。
三人都是同个工地做工的,虽然负责的事情不同、年龄不同,但因为脾性相合,所以整天混在一起。
而他们混在一起能干嘛呢?
为的就是一个字:钱。
《做工的人》前几集,每一集概括起来,就是怎么搞钱。
第一集,工地出现事故,有一位同事受伤。几人跑去寺庙为同事祈祷。
别人在那诚心诚意,阿祈的脑回路却散开了花。
他盯着四面佛旁白的功德箱,心底里暗暗算着:
“二十分钟里,一共有20多个人来拜佛,平均每分钟一个,一人捐100,半小时就赚到我们一天的工钱。”
结果就是啥,很赚钱,做工不如拜佛赚钱。
这么个赚钱的生意,阿祈怎么会放过呢?
他拉起阿全跟昌仔,联系起一帮泰国人,准备转行干起这个活。
场地找好了,其他的也都安排好了,就等这四面佛送到台湾来。
三人凑了15万定金交好,却被告知说卡在了海关口,需要20万疏通费。
阿祈二话不说,半夜拿起家里的地契就要去当。
幸好,抵押的工作人员一看就知道是骗局,把他们给拦了下来。
原本扔进去的15万也没了,发财的机会也没了。
但这并不能阻止三个人要搞钱的心,开庙搞不得,他们又看上了工地里摸到的鳄鱼。
阿祈花了3000块买下鳄鱼,神神秘秘地拉上另外两人。
他这次打算拿这个鳄鱼皮,去做包包,把包包卖了不就有钱了?
但鳄鱼太小,三人就想先养起来。
搬了个浴缸上工地五楼,把鳄鱼扔进去,拿生肉养。
养着养着,小鳄鱼从5楼摔了下来。
钱又没了。
但这又怎么能阻挡阿祈搞钱的心思呢?他们又有了新的目标。
阿全做挖机干活的时候,挖到了一个青花瓷。
几人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大明年造”四个字。
这可是古董啊!
阿祈打算带着这个花瓶,到古董鉴定的直播节目里鉴定。
没想到,这次真的中大奖了。
专家仔细研究了一波花瓶,确定是明朝遗留下来的古董,估价60万。
这一下,可把所有人都高兴坏了。
三人手舞足蹈,以为终于发达要出头了,一个电话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原来,这个古董是一个美术生的模仿作;
虽然很像,但还是假的,人家还拍了照片过来看。
瓶子被砸碎了,三人的梦也没了。
看到这你发现没有,阿全、阿祈跟昌仔好像从头到尾都在搞钱,但从头到尾都搞不到。
不仅如此,他们的发财梦还都很不实际。
从开庙到养鳄鱼,再到地里随便捡到的一个古董,在正常人眼里似乎都不实际的东西,他们几个却花尽心思去搞。
是他们蠢吗?是的。
但为什么蠢,是《做工的人》要讲的东西。
整部剧其实拍的很好笑的,三人组各种荒诞的反差、吊诡都营造出尤为喜剧的效果。
演员们的演技也极其到位,惟妙惟肖,动作神情尤为精彩。
但好笑的背后,却是悲哀。
他们为什么只会通过各种搞笑、无语的手段去赚钱,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路能走。
教育的限制,的困境,让他们生活里只有通过买彩票、或者等着天上掉馅饼,才能赚大钱。
视野
叔想起草东的那首歌《烂泥》:
“我想要说的 前人们都说过了
我想要做的 有钱人都做过了
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们虚构的”
某种意义上,这三个人也一样,能赚钱的手段都在有钱人手里,社会阶级的分化,让壁垒愈发坚固。
要突破,只能靠运气。
那有人就会问了,为啥不能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做工,一定要异想天开吗?
答案在剧里。
三人要搞钱,最终目的其实尤为纯粹跟朴素。就是让子女读书、以后比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去改变命运。
但结构会不会沦为如父辈的困境,我们不得而知,也不愿去想。
人总要有点念想的。
这谈不上是所谓的理想和梦想,很多人为了活着已经不容易了,有些期盼,总是会让生活,过得更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