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鬼市,在北京也算是一景了:因为是在大半夜,人一个个只能看见个轮廓,尤其是雾霾天,雾气昭昭人影更是隐隐约约、有人在那蹲着,也有人在摊儿前边放一个马灯,不过这灯光全是微弱到几不可见,真有点像是过去大晚上走夜路经过坟圈子时候看到的影影绰绰的“鬼火”。今天大磊子就带您去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鬼市这个名字,其实来历挺有意思,最早是在清末民初开始有的,最初就是有些落魄的八旗子弟或者不肖子孙偷卖家中物件,但是明摆着卖又不好意思或者不敢,所以就挑在大半夜时候出货,后来范围扩大到小偷小摸来的东西,垃圾场收来的东西,什么东西都有。因此,老北京人说“鬼市”,第一重意思就是这个市场有“鬼”,也就是假的,新的东西,或者是来路不明的东西,有一些从特殊通路搞来的货。第二重意思就简单了,字面意思,“鬼市”一般在2、3点钟开始,等到5,6点钟,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撤摊了,所以这种市场的摊主并不固定,也没有专人管理,如果想去鬼市捡漏,更要练就一双慧眼。

您如果想去“鬼市”捡漏,您得懂得“鬼市”的规矩,第一,最重要的就是看货不问来路,看好一样东西,谈好价格就拿走,可千万别问这玩意儿打哪儿来的?从哪儿淘换的?话太多那可是惹众怒的。第二,货款两清之后,得认账,您要回头想退想换或者打眼了不想要了,那可不行。看东西是真是假那是您自己的本事。真认准了好东西,那就稳准狠的下手。就因为上面说的原因,老北京人就把逛鬼市叫做“趟鬼市”,您听这个“趟”字,多形象,小马过河的故事都知道吧,不管您是不是有学问,有眼力,来这了,一律自己一脚深一脚浅的趟过去,真有行家在这打了眼的,那也得认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城的“鬼市”在四城里有八个,据说在西城老皇城根下的“鬼市”最大。另外几个也都不小,像朝阳门外附近的“鬼市”,沿着朝阳门城墙一字排开,从北边到南边,最火爆的时候能排出二里地去。还有就是崇文门附近,在崇文门外以东晓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基本形成了集散地。在东晓市的西边,半壁街那边是打家具卖家具的,也有修理家具的。在金鱼池周边当时有很多木料场。从外城的天坛一直到天桥,基本都是卖估衣的集散地。还有不远的龙须沟,一般都是做铁活的,比如像是打个炉子,铁锅什么的。还有东边的磁器口,那边一般做板铺生意,打箱子和铺盖板什么的。

因为这“鬼市”没人管理,再加上卖什么的都有,大到古董玉器,小到破衣烂衫,甭管真的假的新的旧的,都没有分类,所以摊主如果要摸黑买东西,一定得比着看谁出摊儿更早,先占据有利地形才是正经事。

另外,还有一点和传统市场不一样的,在“鬼市”的摊主儿不揽客,不吆喝,一股子我东西都搁折摆着了,您自己上眼瞧的意思,只管“趟鬼市”的自己挑,自己踅摸。可您别看这摊主儿不言语啊,但人眼睛是一时也没闲着,而且这路人有个绝活,看人特别准,基本上能从衣着,神态,语气中,判断来人的身份地位。

再说说在“鬼市”上有什么值钱玩意,据说在清朝刚刚灭亡的时候,清朝那些满汉大官走的走,逃的逃,所以一时间“鬼市”里出现了许多插着顶戴花翎的官帽、甚至还有黄马褂,补子,官服,这些都曾经在“鬼市”里出现。

说了那么多老北京的“鬼市”的规矩、讲究,这个那个的,最后再说说现代北京尚存的“鬼市”。最有名儿的应该就是北京大柳树旧货市场了。虽然名字叫做夜间市场,但是北京人还是习惯叫做“鬼市”。每周二晚上卖古玩,每周五晚上卖电子产品,从夜里1、2点多开始,乌漆嘛黑,您要去可一定记得带着手电筒,那一大片连摊主儿带买家的,得有小一两千人。

最后贴几张图,您先过过眼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刚出摊儿没多久,基本都是在地下摆着,也有一些是在车的后备箱摆放。

8、90年代的老磁带。

买电子表的摊位前,一个大哥叼着手电筒仔细看着。

“趟鬼市”和逛正规古玩市场有的规矩是一样的,就是比如您看上一物件儿,可是这物件儿这会儿正有别人在看着呢,这会您得注意喽,您不能和摊主儿询价,更不能一把从人手里拿过来,只能在别人看完后放在摊位上的时候,确定不要,您才能拿起来看还有询价。否则就叫坏了规矩,会被人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在“鬼市”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事,平常在白天不好意思的行为在这里都可以大胆的表达,比如这位征婚的。

还有就是出现在“鬼市”上的并不都是岁数大的大爷,也有好多年轻女性,看这范儿,跟挑选大牌口红也没啥区别吧。

在这真的什么都有,全凭个人眼力,眼力好的人在这绝对能抄便宜捡漏,当然如果您要是不太懂的话贸然购买,没准花大几千买的东西实际价值不值十块。

写在最后:

大磊子在发文前看了看消息,大柳树市场白天场恢复营业了,可是“鬼市”什么时候重新开张,暂时还是没有消息,等过了这阵儿,您有机会一定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