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战乱不休,最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夷陵之战,其实在这些战役之外,还有一场规模宏大的大战,这就是魏吴江陵之战!在这场战争中,魏主曹丕御驾亲征,魏国名将尽出,兵分三路,计划一举灭掉东吴。此战历时半年之久,然而魏军最终却失败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孙权耍赖,曹丕发兵

221年七月,蜀汉皇帝刘备御驾亲征,率领大军征讨东吴,想为关羽报仇,同时夺回荆州。为避免两线作战,孙权赶紧派使者向曹丕称臣。面对东吴的使者,曹丕询问群臣的意见,侍中刘晔站了出来,“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不过曹丕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反而加封孙权为吴王。

到了第二年,东吴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大破蜀军,因此就开始对曹魏虚与委蛇。比如曹丕要求孙权将其长子孙登作为质子送到洛阳,却遭到孙权的拒绝。曹丕这时候才明白,孙权原来一直是表面恭顺,所以他决定发兵灭吴。222年九月,曹丕坐镇宛城,兵分三路:征东大将军曹休攻洞口,大将军曹仁取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攻江陵。

二、这一战曹魏名将尽出

这次战争可以说是曹魏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军事行动。曹丕几乎派出当时魏国所有的名将!比如说洞口这一路军队,除了“吾家千里驹”曹休外,还有当年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以及曾与吕布抗衡的臧霸。再看濡须这一路,领兵大将是曹仁,还有善于谋划的蒋济。而江陵这一路更是阵容豪华。

除了曹真、夏侯尚这两位后起之秀外,还有两位“五子良将”参战,他们分别是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在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位荆州当地的名将,他就是昔日刘表的部下文聘。这么多名将汇集,说明江陵这一路乃是重中之重。然而,谁也没想到,魏军在江陵城下激战半年之久,最终却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魏军为何最终撤兵?

江陵之战打得非常激烈,孙权首先派大将孙盛据守江心洲,作为江陵的外援。魏将张郃率军渡江,打败孙盛,夺取江心洲,切断江陵城的外援。接着,孙权又派诸葛瑾率军前去救援。魏将夏侯尚出马,“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此后,孙权又派出援军,但都被魏军击退。

魏军虽然屡战屡胜,但却没法攻破城防坚固的江陵城。守将朱然甚至还主动出击,“伺间隙攻破两屯”。江陵之战已经打了六个月,时间已经来到第二年的春天,江水开始上涨,威胁到了魏军的渡江浮桥。吴将潘璋“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在这种情况下,曹丕下诏退兵,因为再不撤退,渡江大军就回不来了。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