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易新闻和新华社合作的“2020我有话说”H5互动页面中,计划生育的话题已经登顶,位居老百姓关心的话题TOP 1
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很多就和生育有关。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就提出了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提案——这份提案其实跟2019年年底一位广东民警超生被开除的案件有关。
根据通报,这位民警和前妻在政策内生了1个孩子,然后又和现任的妻子政策内生了2个孩子,一共生了3个孩子,分别都符合生育政策。后来,这位民警又和现任妻子生了第3个孩子,根据政策属于超生,被当地公安局给辞退了。
对于此事,各界看法不一。有专家认为,单位辞退而不是计生部门进行处罚,这本身是越权行为,而且是以干预劳动关系的方式落实计生政策,处罚过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建议,国家应该取消生育三孩以上的处罚政策,同时补助托幼服务,加强对妊娠期女职工的劳动保护。
关于这一提案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这个建议根本没必要,养一个孩子的负担已经够大了,放开生三个谁能养得起?
也有人认为,放开限制会导致人口暴增,为社会带来负担。
还有人说,敢生三孩的,肯定不是一般家庭,哪里会在乎那点罚款?放不放开没有意义。
只要涉及生育,总会演变为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
那么取消三孩罚款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从现实角度来看,取消三孩罚款还是有意义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比上年减少58万。这是继2017年以来,出生人口连续第三年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2019年出生的二孩中有一半以上,还是靠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堆积效应。
如果去除暂时性的生育堆积,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仅有1.1左右。1.1的生育率,就是平均每个妇女只有1.1个小孩,意味每代人会将近减半。中国的新出生人口未来几年将会断崖式下降到1000万以下,由此带来的老龄化和创新规模效应的削弱,将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隐患。
黄细花表示,2016年到2019年的出生人口中,二孩比例比较高,这是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前几年积累的二孩需求被释放了出来,但是黄细花认为,政策效应正在减弱,二孩的出生人数会下降。
她还说了另一个大背景,1990年以后,全国出生人口不断减少,这也使得未来几年,适合生育的妇女数量在减少。同时,住房、教育、医疗价格上涨,提高了抚养成本,也压抑了年轻人的抚养意愿。
那么,在当下,超生三孩会面临什么处罚呢?
根据媒体报道,在全面二孩实施以来,在全国除了西藏以外,各个省份普遍都在2016年后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其中对于三孩及以上的超生,都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只是缴纳数额有差异。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超生,除了甘肃和江苏,其余省份都保留了行政处罚的规定。贵州、湖北、宁夏和广西,更是直接明确予以开除处分。在生育率明显下降的背景下,仍然处罚三孩以上(含三孩),这样就给社会发出一个错误信号,认为现在的生育率还不够低,仍然要限制生育,这不符合现在的人口形势。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携程集团的董事长梁建章就解释了,超生罚款背后的法理逻辑。这是因为抚养超生的孩子要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因此超生家庭要对社会予以额外的补偿,但是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因为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并不是无偿提供的,使用者已经直接承担了费用,没有额外补偿的道理。就算他们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那么建设这些资源所需的资金,也是来自劳动者贡献的税收,超生的孩子虽然在养育期间占用了额外的社会资源,但是长大以后,照样是创造社会税收的劳动者,可以对未来贡献更多的社会资源。
梁建章拿美国举了个例子。在美国,税收占GDP的26%,教育开支只有GDP的5%,而养老开支则超过了GDP的12%,这么看,增加一个小孩,政府只需投入5%来教育他,却可以获得26%的税收,最终赡养他只需花掉12%,余下的9%政府可以拿来投入到其他事业中去。
另外,梁建章还认为,100多年以来,资源的价格呈现长期下行的趋势,而人力资源,尤其是高速至人力资源的价格却在快速增长。
不过,即使政策到位,想不想生,敢不敢生,才是政策的关键。
根据梁建章的计算,即使全面放开生育,中国的实际生育率可能只有1.1左右。如果生育率长期保持1.1,这意味着每过一代人,出生人口就会减半。所以仅仅放开生育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必须推出大力鼓励生育的政策,才能扭转低生育率的颓势。
针对于此,黄细花建议,财政部可以统筹发放生育补贴,具体金额可以参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地方政策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统筹资源建造能满足当地需求的托儿所和幼儿园,入园费用由当地政府和家长各承担一半等等。
回到超生处罚的问题上来,从最近的官方表态中已经能捕捉到信号,5月14号,全国人大法工委备案审查室相关负责人就表示,经审查认为,中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这类规定已经不适应、不符合党和国家关于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精神,应该适时地调整。
最近,司法部公布《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就对外放开移民向社会征求意见,计划通过移民来缓解未来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危机。既然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的改革已经进入议事日程,那么,完全放开生育限制的日子是否也越来越近了呢?
其实,不管舆论如何争吵,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生育这项基本权利?人口到底是负担,还是资源?这些基本的问题没有共识,针对生育的讨论就永远是各说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