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闻广州有座古老的教堂,叫做石室圣心大教堂,现在更名为广州圣心大教堂,慕名而来,却遇上疫情期间不开放,只能隔着围栏远远地观望。这是中国国内唯一一座全花岗岩石堆砌建筑的哥特式教堂。追随历史可以发现这是清朝同治二年(1863),奠基,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堂高58.5米,南北长78.69米,东西宽35米,墙壁和柱子都是用中国传统的石作工艺砌成,正面是两座高耸的尖塔,内部为连绵的十字形拱顶,四周墙体用镶嵌工艺安装了彩绘圣像的玻璃窗和格式花窗。这座教堂整体气势宏伟,工艺精湛,赏心悦目。

这座教堂的建造可以说是中外合璧的杰作。它的设计师是法国人,监督施工的却是广东揭西的一位客家人,名字叫蔡孝,由他引领了中国的工人监督施工,历时二十多年。

据说在建造的过程中,蔡孝以其丰富的建筑经验,考虑到中国和欧洲的气候不同,在镶嵌石头的时候,蔡孝采用了中国特有的糯米粘固方法。一开始,法国人觉得这简直有点匪夷所思,甚至有点不以为然,然而,在采用这种方法后却发现效果特别好,而且成本还下降了不少,法国工程师这才高高兴兴地采用了这种方法。

这座教堂建成之后被视为广州的“巴黎圣母院”,据说它的样式完全是按照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建造的。但巴黎圣母院建了180年才全部建成,可谓耗费惊人,但是也使得这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在法兰西岛屿拥有非常关键的代表意义。事实上后世很多基督教教堂都仿照了它的原型,虽然它没有塔尖。比如圣心大教堂就有两个塔尖,但它的整体结构还是可以看到是参照了巴黎圣母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的圣心大教堂还有个特别庄严肃穆的历史就是:它的建筑石料是从香港九龙山采集和运送过来的。在石室奠基的时候,当时的主教叫做明稽章,他从耶路撒冷和罗马分别带回了泥土,把泥土放置在教堂的石壁里。他这样做的含义,就是表示:天主教创立于东方的耶路撒冷,但由西方罗马兴起,这两个地方共同促成了今天的天主教广泛的发展。为了显示这一含义,圣心教堂东侧墙角刻有“JERUSALEM1863”,在教堂西侧墙角下刻有“ROME1863”。

因为疫情期间教堂不开放,无法进入欣赏,但是从外围也可以看到这座教堂宏伟,庄严,肃穆的一面。这座教堂可以说是主教明稽章用威胁的手法才促成建造的。原来,圣心大教堂的原址是两广总督府,但是在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把这里夷为平地了,而当时明稽章是罗马教廷任命的“宗座监牧”,他看中了这块地,想让总督划给他建教堂。

然而两广总督劳崇光拒绝了他的要求,这个时候明稽章就请了法军的司令出面,并且写信威胁劳崇光,说,如果一天之内不把土地出让给他,他就让法军实行全城戒严。不仅如此,中法条约上还特地加了一条:法国人至通商各口岸地方可自行租地建礼拜堂学房。明稽章的威胁奏效了,地给了他,他马上就去法国觐见拿破仑三世,从法国皇帝那里讨来了50万法郎专门用来建设这座圣心教堂。

那么这个敢于威胁总督的明稽章是谁呢?

他原来生于法国贝桑松,毕业于巴黎神学院,是正经八百的传教士。在清道光二十八年就领命到广东传教,并且从葡萄牙人手里争取了广州教区的管辖权,在两广统管教务30多年。他在香港设立方济各小修道院,培养了六七十位的神职人员,在广州教区创建了第一座天主教孤儿院,创办了第一间天主教会学校,丕丛书院。

明稽章在广州教区对天主教的贡献是十分大的,但是从一些历史细节也可以看到,欧洲天主教的发展已经非常发达,而且欧洲国家之间,教廷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就如明稽章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回广州教区的管辖权,就涉及了“保教权”之争。原来葡萄牙在亚洲地区拥有“保教权”。即任何从欧洲到亚洲传教的传教士,都必须取道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得到葡萄牙国王的批准,才能去亚洲传教。而且,这项特权是16世纪的罗马教廷授予葡萄牙国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后来的教廷希望削弱葡萄牙的这种权利,因为法国也多这项“保教权”虎视眈眈,加上此刻法国势力也正在风头上,罗马教廷也希望通过法国来钳制葡萄牙的保教权,这才有了两广教区从澳门教区分离,单独成为法国天主教的教会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