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不知道看故事的人变了多少。”

这个周末抽空和好兄弟一起,看了前段时间刚刚上映的《倩女幽魂:人间情》,官方宣传翻拍的是徐克87版《倩女幽魂》电影。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倩女幽魂》电影的原著,是取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片段《聂小倩》。

《聊斋志异》曾被郭沫若点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这一代的记忆里,原著故事片段《聂小倩》不如电影的名气大。阿尧翻看了《聊斋志异》中的情节后,将其与电影做了下对比,可以明显感受到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感更强。而看小说最大的乐趣就是你能完整掌握整个故事,赋予其自己的想象,想象可以天马行空。

电影则是通过现实中的真人演绎,背景环境和氛围也是导演布置好的。电影在画面呈现上显得更加细腻,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阅读原著时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87版的《倩女幽魂》电影一出,很多人就表示:“这就是我心中聂小倩的样子,这就是我心中的宁采臣。“

《倩女幽魂:人间情》电影的男女主角都选用了新生代艺人,要挑战前辈们塑造的人物角色,难度是有的。对比是不可避免的,争论也肯定是存在的。

但阿尧想说的一点是:不要刻意带着有色眼镜来评论、批判这部电影。经典需要传承,我们要感谢勇于再度翻拍这些经典的制作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归到电影情节本身,《倩女幽魂:人间情》的故事线很好梳理。书生宁采臣到兰若寺躲雨,遇见妙龄少女聂小倩。

聂小倩是树精姥姥所操纵的女鬼,帮助姥姥收集阳精。小倩见宁采臣心地善良不忍加害,经历了一番际遇后与他发生恋情。宁采臣想要助小倩脱离深渊,此时的小倩却被姥姥许配给了黑山老妖。

宁采臣倍感无力求助于燕赤霞,“天地无极,乾坤借法”。燕赤霞是除魔卫道的大剑客,与宁采臣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两人深入黑山老妖老巢,击败了黑山老妖却没能救下小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的最后,我们看到多年后宁采臣考上了科举,燕赤霞还走着自己的斩妖大道。宁采臣在当年那个的小镇,遇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

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的产物,每一份作品都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作家根据自己的生存体验表达出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感悟。因此无论是对创作素材的选择,还是写作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作家本人的主观能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的蒲松龄出生在逐渐没落的中小地主家庭,自小接受传统儒家教育一心读书应考,渴求入仕施展自己的抱负,在宁采臣身上可以看到这种影子。

他虽有满腔才华却始终不能得到认可,一次次的失败使他灰心丧气,叹息仕途黑暗、公道不彰。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情志转向花妖狐魅, 表达他的愤懑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蒲松龄的作品,大都有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在《倩女幽魂:人间情》电影中,宁采臣从出场开始就是唯唯诺诺、憨厚正直的文弱书生,聂小倩则是妖娆魅惑、被妖所挟而委屈求全的女鬼。

宁采臣在兰若寺遇见了这样一位知己,能够了解他的志向、明白他的心声。小倩是宁采臣心灵的慰藉,拥有知书达理、温柔贤德的特征。两人相知相恋,宁采臣愿意为了小倩去对抗可怕的姥姥和黑山老妖,即便他自身只是一个没有武功的书生。

斩妖除魔的侠客燕赤霞虽然是一个复线,但在故事的完整上却显得非常重要。没有燕赤霞等贵人的相助,宁采臣和小倩的故事可能会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赤霞拥有高超的武艺,决心以武来降伏这乱妖之世。从黑山老妖的老巢出来后,燕赤霞向宁采臣发出结伴而行的意向,宁采臣拒绝了。宁采臣坚定走自己的科举之路,想要做一方好官,觉得妖患是治理不当的问题,决心走文治之路。

细细反思,我们能从《倩女幽魂:人间情》的故事中悟出些什么呢?阿尧想问的就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妖魔?为什么会有如此落魄书生?

这两个问题如果用燕赤霞的话来回答,非常简单:“做人,生不逢时,比做鬼还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乱世里,“妖魔”横行霸道,这妖魔或许是《倩女幽魂:人间情》中的黑山老妖、姥姥……也或许更指代那些造成这乱世、电影画面中却从未出现过的社会治理者。

所以在结局,宁采臣会坚定自己的科举之路,他觉得乱妖之世源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如果是你化身电影中的宁采臣,经历了黑山老妖事件、见识到燕赤霞等侠客的高超武艺后,还能一眼辨出世之利弊所在、坚守初心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了情节,再来看看电影的表现手法,同样精彩。

开头就运用了隐喻蒙太奇手法:市集上骂着脏话的人群,卖棺材的小二,酒馆里的两波对砍的人马……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乱世、视人命如草芥的乱世。

刻画妖魔鬼道时,别有风味。电影中的妖魔洞穴有一种朦胧的美感,亦真亦假、飘渺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聊斋志异》中构撰人化异类时,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人暂时变形为异类,随时可以恢复人形。一种是人变形为异类,就不能恢复人形。蒲松龄如此精心构撰,与其道德观及对当时社会现实之态度有关。

小倩等妖怪会显得异常美丽、甚至“神仙化”,这是一种理想人性追求和浪漫诗性的体现。与姥姥和黑山老妖的丑恶对比非常明显。

新版《倩女幽魂:人间情》用了大量的特效来对这些场面来精心刻画,阿尧推荐大家亲自去感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次回顾经典都是感触颇深,虽然大家对《倩女幽魂:人间情》的褒贬不一,这可以理解。就连大家蒲松龄写的原著《聊斋志异》,文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声音。

我们去发掘那些作品带来美好的一面,去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奇特魅力。保留过程中那些存在的争议就好,因为完美本就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就用《倩女幽魂》的歌词作为结尾吧:“人间路快乐少年郎,路里崎岖崎岖不见阳光,泥尘里快乐有几多方向。”

愿各位身处泥尘时,也能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