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爱情是美好的,每个人都为之怦然心动。但美好似乎总是伴随着悲伤。

《梁山伯与祝英台》,有两只蝴蝶双宿双飞。《牛郎女》,亦只能七夕相伴。

美好的事物总是相对的,没有伤心之事,美好便无所谓存在。正如热恋中的情侣你侬我侬,相随相伴,形影不离;分手后又总是潸然泪下,肝肠寸断。

生活中,分手的例子似乎总不会少。

分手让人刻骨铭心,男孩女孩心痛之后,学会了如何去爱。他们逐渐懂得了男女有别,不仅是生理上的区别,更是心理上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手让人变得成熟,他们在暗无天际的日子里,不断地责难对方,亦或是反思自己,同时也在思考着爱情的真谛。

当某一天,我们再次遇见那个让我们怦然心动、小鹿乱撞的ta,我们已不再如初恋一般肆无忌惮地享受着对方身上的香气,不再是要求对方形影不离,再也不会离开对方就活不下去。

我们会注意对方的感受,学会察言观色,不再那么任性,也更懂得付出。

往事虽已淡忘,可伤痕依旧存在,那些经历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在爱情中的一切。

决绝是不能承受的痛

分手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不同的人面对恋情的破裂有不同的反应。

有些人似乎很幽默,当他们分手后,很是看得开,能够风轻云淡地谈论自己感情的破裂。

其实,他们只是努力把悲伤压抑到内心最深处,压抑到无意识的的深处。比如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一种表现。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自我,减轻焦虑。很久以后,他们或许无法意识到分手的痛苦,但悲伤的经历依然会如同跗骨之蛆一样,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类人,当他们分手以后,总是将“我们不适合”“性格不合在一起也不长久”一类的话挂在嘴边。一部分人或许是真这样认为的,但也有一部分人,为了逃避痛苦,只能用这种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所想的借口来掩饰自己,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心理学上这叫做“合理化”,又称为文饰作用。

还有一类人,似乎对任何事都很决绝。分手之后,他们选择删除微信、QQ和电话,不再联系,让对方从此消失在自己的世界。

就像一个作案高手,消除了所有的证据。但其实,他们是异常痛苦的。

因为他们实在无法接受现实,伤心欲绝,便只能出此下策,断去两人所有的念想。

安娜-弗洛伊德称其为“退行”,即当个体遇到挫折与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

这类人在冲动之后,往往会后悔。

恋爱开端,对方充斥着自己的世界,然后某一天ta却又骤然消失。当他们被往日的温柔所追上、包围时,内心就会猛烈动摇,为之前的举动感到懊恼不已。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自我保护机制

为什么不同的人面对分手有着不同的反应?我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观点中得到答案。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成分。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人的最原始的冲动,为了满足欲望可以不顾一切后果。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负责控制本我的原始冲动,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为了道德可以延迟满足机体的需求甚至不满足。

当本我的冲动过于强烈,自我无法抑制之时,个体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比如分手之后的焦虑。

基于此,弗洛伊德提出“自我防御机制”,用以解释在本我冲动无法被抑制的情况下个体如何保护自己的问题。

弗洛伊德的绝大部分观点都不被现代心理学认同,但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例外。后经其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的发展,确定了个体自我防御的几种机制。

其中五种被广泛认可,包括压抑、退行、投射、反向形成与升华。再加上人格的独立性,导致不同的人面对分手会有不同的反应。

分手后的男女,会度过一段难熬的日子。

或许生活会短暂地停留,人生会短暂地迷茫。

但“天涯何处无芳草”,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此时的悲痛只是为了让彼时的相逢更加美好。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