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延长春节假期,民意呼声一直颇高。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潘向黎对此话题表示了关注。她在《从防疫出发春节放假15天的建议》中提出,结合现实情况、传统风俗、国民诉求和防疫需要,建议延长春节假期到15天。

延长春节法定假期并非新的提法,历届也曾有代表提出过,但如今再度被提议,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基础。

正如潘向黎所言,延长春节假期是为了防疫需要。有专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还将持续一到两年。科学调整春节假期,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春节前后错峰出行,使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客流量趋于平缓,不超出资源对应的合理人口规模,从而大大阻断疫情传播,减少聚集性感染风险,也调节了春运出行的“老大难”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抚平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从亲情的温暖中汲取积极、乐观、坚韧等精神力量。

而回顾当下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绩,本质上是建立在人们长期以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勤奋努力工作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天然希冀获得更多的假期与休闲。延长春节假期,顺应了时代发展、产业变化以及人们的休息权保障。“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休息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正深度嵌入到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事实上,延长春节假期为15天,不仅是多放了几天假,其蕴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春节7天假期除去奔波往返的时间,实际假期很短,对于家在外地、路途遥远的上班族来说尤显不足。延长春节假期的好处就在于,它释放了人们充分休息的权利,让返乡务工人员告别“好不容易挤回家,三天两日又得走”的窘况,更安心从容居家过年,撩拨了乡愁,也缓解了乡愁。同时,春节承载着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是亿万国人情感的聚合,适当延长假期时间可促进人们传承、保护和创新传统文化,守住春节记忆的厚度和温度,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感情和心理诉求更好地被满足。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保证充足的休假时间,可以让员工劳逸结合,在假后上班时间保持更充沛的精力,按时按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形成个人小目标与团队大战略的柔性对接。

为春节假期做增量,核心还在于盘活消费,用弹性的时间,换取消费的空间,以出行的空间,提振消费的热情。新冠疫情冲击实体经济,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失,亟待消费发挥经济增长动能作用,而春节是全民消费的节日,衣食住行都能增加消费、活跃经济,推行15天假期,如同各地领导纷纷带头“直播带货”一样,属于非常之时,用非常之策,若能用好用活15天,充分激发民众的消费潜能,势必能推动复工复产和市场活动迅速运转,拉动疫情后经济增长回补,进一步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

当然,倘若建议被采纳,还需确保让15天假期“落地有声”,成为一种普惠式的权利,避免出现应休未休的情况,加剧群体间休假境遇的差距。对于医护人员、人民警察等春节需要值守的职业,可以在保证假期总量的前提下,探索实行弹性作息和错峰休假,同时对休假权落实辅以完备救济路径,比如藉由保证金、匿名投诉等形式,形成对用人单位的必要约束,切实保障上述群体的休假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