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的前一天,三联生活周刊对北大女生包丽-陶务的案件进行了后续报道,在铺天盖地的新·情人节的消费主义导向的论述中,仿佛一盆冷水。

从讨论中能够捕捉到,大多数人的反应包含了两点——疑惑,以及“我不会”:她看起来很聪明,说话有条理,一开始也会为自己据理力争,为什么后期会陷入如此的境地而不逃脱呢?我们总会认为,暴力、虐待离自己很远,我不会碰到这种事、我一定能判断出来、我一定能果断离开,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密关系中绝大多数的虐待是披着伪装的——我说的并不只是爱情,也包括友情和亲情。前几天,一个朋友吐槽之前工作中“极度依赖”她的一位同事和朋友,这位朋友在外出差时,白天和她聊工作,晚上又要和她打电话吐槽工作;短期出国工作回来,没有提前安排住处,而是直接拎着行李来到了她家门口,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并且要求她和自己同步作息,每天早起、晚归。

吐槽的朋友显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并且逐渐疏远对方,逃离了这段不健康的所谓友情。但朋友也承认,在当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段“友情”严重影响了她的心理状态,让她郁郁寡欢,甚至对于在工作中结交朋友都产生了恐惧。

在一次 TED 演讲中,在亲密关系专业求助组织工作的凯蒂胡德称,我们100%都会是不健康关系的施害方,也100%都会是不健康关系的受害者——这是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嫉妒、占有欲,也无法时刻控制自己,完全不带情绪地说话、沟通。但胡德举出了五条危险“信号”——当这些信号出现时,可能意味着你或关系中的另一个人已经偏离正常轨道比较远了。除了嫉妒、易变两种常见的信号外,以下三条,尤其有趣。

首先,是过分的紧张。胡德放了一个幽默的小动画:几日不见,甚是想念——这是爱;五分钟不见,甚是想念,你在干嘛?没我你怎么能活过五分钟?——这不是爱,而且拜托,只过了三分钟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隐藏了一点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虐待关系并不是从虐待开始的。很多陷入不健康关系的人在谈论起自己的情况时,都会回忆之前的“美好时光”,但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任何关系的开始都是令人激动和兴奋的。真正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关系中的感觉是否也产生了变化——是否从兴奋到压抑,甚至可能还有点窒息?

第二点,是孤立。胡德提出,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信号,尤其是在爱情中,两个人自然而然会希望多一些单独相处的时间。这里的重点,是“散播怀疑的种子”:如果你的伴侣在试图挑拨你对之前关系中各种人的信任,告诉你他们不值得、不好、配不上你——有些时候你可能会表示同意,因为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他们总会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但这种怀疑一步步剥夺了你作为“除了TA”以外的人的独立性,并且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从情绪、甚至物理层面愈发依赖TA,于是更疏远其他亲友,进而更依赖TA……

另外一点,在最近的愈发频繁出现的 PUA 的讨论里出镜率很高:轻视。先是语言的贬损、侮辱,即使你表达反驳,对方也会以“太敏感”、“开不起玩笑”再次堵住你的嘴;如果反抗严重,则会立刻道歉,承诺不会再发生,但仍有下一次。在包丽-陶务的案件中,轻视、侮辱逐渐成了两人关系的核心。如果将其和“孤立”结合起来,简单来说——你周围的人都不配,你也不配,唯一“值得”的,就是我,你能遇见我,真是三生有幸。

这似乎正是包丽最后发给陶务的信息在说的:“你”是“熠熠闪光”,而“我却是一块垃圾”。至此,感情不再只是一个温柔的话题。它可能从来也不是,只是在被真正伤害前,没人愿意相信罢了。

推荐一波涨智商好文

来自犀牛 Lewi

文 艺 连 萌 我 们 终 将 改 变 潮 水 的 方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