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进一步开放,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意愿正进一步增强。据中国日本商会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披露,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在2017年就扭转了连续下滑趋势,并在2018年同比增长13.6%。

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日本产业界曾经出现过声张“中国威胁论”的倾向,但现在,更多的日本企业正转变方向,把中国经济的活力运用于搞活公司的事业。快消、汽车、机械制造、银行等众多日本企业均跃跃欲试,想要抓住剧变时代里的结构性新机遇,迫切地参与到”New China”的转型升级当中。

在日本企业看来,内需型经济、智能制造2025、废除独生子女政策、放宽金融监管,是亟需抓住的四个最大机遇。

1. 内需型经济:抓住个性化消费的商机

2015年10月31日,上海一家新开业的商店顾客盈门。这是经营“无印良品”品牌的良品计划在上海开设的一家门店。商店一开门,消费者便蜂拥而至,收银台前整整一天都排着长队。

良品计划在世界25个以上的国家,开设了约300家门店,在中国也有约150家店铺。良品计划2015年3~8月的财报显示,销售额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8%。中国市场起到了领军作用。中国的门店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24家,销售额同比增长159%。松崎晓社长坚定地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放慢了,但消费者的购买力今后还会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印良品店铺开业引发排队

面对出口型产业大幅减速的情况,中国政府提出了朝着以零售和服务业为首的内需主导型经济结构转型的设想。支撑这一设想的是坚挺的个人消费。数据显示,引领中国消费增长的人群,主要是月收入在1.2万~2.2万元之间的“中上层”。这部分人群的规模在2030年之前将持续扩大,预计会成为“New China”的核心力量。

中上层的特点是不虚荣,愿意花钱购买提升自身满意度的商品和服务。在无印良品的门店中也能看到这种动向。相比女装,日用百货的销售增长较快,畅销的大都是化妆品、香薰机等家庭使用的商品。提升生活品质的保健美容类商品在中国销售中所占的比例5年来翻了一番,占到了整体的23%。

良品计划的中国业务之所以能够跟上“New China”的潮流,与松崎晓2005年之前在西友工作积累的经验有很大关系。1988年,当中国选择西友作为首家引进的外资食品超市时,松崎晓曾经参与过筹备工作。之后,西友的海外业务低迷,在2002~05年陆续关闭了海外门店。松崎晓亲历在中国开店和撤退两次谈判,积累了经验与人脉。

当然,想要抓住中上层消费的,不只是良品计划。马自达和好侍食品等汽车、食品企业也针对中国市场做出了战略调整。

过去,马自达在中国曾尝试过通过大量销售小型车扩大份额,但却被卷入了低价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陷入了品牌价值受损的窘境。为此,该公司基本停止了在中国的小型车生产,放弃了追求份额的战略。

在小型车陷入苦战的局势下,马自达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随着中间层日渐壮大,消费者的爱好也表现出了多元化趋势。随后,马自达调整策略,于2013年开始在中国生产SUV“CX-5”,实施开拓马自达车迷的战略。这一战略的效果非常明显,2014、2015年,马自达在中国的全年销量,均达到了超过10%的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自达曾经主推的小型车

同样,以制作咖喱食品为主的好侍食品也曾在中国亏损过长达八年的时间。由于中国人不熟悉日式咖喱,好侍食品通过举办制作咖喱的亲子教室、面向高收入层家庭保姆的推介活动等,收获了大批中上层消费群体的喜爱。伴随着市场的打开,好侍食品于2012年在中国扭亏为盈,其2014年的销售额相比2010年已经翻番。

2.中国制造2025:参与世界工厂的进化

“我们完全没有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减速的影响。增长今后应该会加快”,村田制作所执行董事薗田聪说道。过去几年,占该公司销售额约6成的中国业务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状态,其业务的核心是智能手机内置的陶瓷电容器和线圈等电子部件。随着智能手机向着高端化的方向发展,手机中采用村田部件的产品正在增加。

利好不止于此。随着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大杀四方,村田制作所的业绩也节节攀升。即便中国手机市场饱和,只要中国的手机厂商挺进海外,村田制作所就能够扩大销路。

2015年3月,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振兴纲领,这不仅为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很多日本的核心部件及设备厂商提供了发展良机。尽管受到中国市场发展放慢的影响,日立建机、小松机械等企业出现利润下滑,但这些公司仍然认为中国市场的机遇巨大。将目光瞄向农机制造的IHI公司更是将这一市场视为“蓝海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田制作所生产的超小型手机元件

农业机械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中国政府对此发放了丰厚的补贴。预测显示,到2021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谷物进口国,受劳动人口减少的影响,农业的高效化、大规模化会成为重大课题。2014年,IHI与中国企业合资成立了远大石川岛农机公司,其发动机等主要部件从日本进口,设备在当地组装销售。

同样,松下也加紧了脚步,应对中国制造业的变革。2015年4月,该公司就大幅调整了工业业务的组织架构,将马达、焊接系统等不同公司合并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事业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下展出的智能工厂方案

随着智能制造浪潮的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的建设需求将会越来越高。通过使工厂内的各种设备联网,远程监控整座工厂、优化管理材料的需求也会增加。按照松下的判断,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单独销售设备,而是整合销售多种商品。尽管松下于1979年就进入中国,仍然保留着松下电器的名称,但在中国开展的业务上,松下正在寻求一次飞跃。

3.废除独生子女政策:快速抓住扩大的母婴市场

日本的少子化正困扰着倍乐生、贝亲等以生产母婴产品为主的企业。倍乐生曾经因为客户信息泄露而遭受重创,之后虽然奋力挽救国内业务,但却面临着少子化的阻碍。为此,该公司向海外市场谋求增长,计划到2020财年,使海外业务的销售额比例提高到现在的5倍,即15%。而其重点,则是中国市场。

中国废除独生子女政策,对于倍乐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倍乐生控股(HD)的副社长福原贤听到这个消息时高兴地说:”踩油门的时候到了。”

倍乐生的幼儿教材《乐智小天地》的卡通角色“巧虎”已经被很多中国家庭所熟知,但也避免不了中国企业的模仿。福原贤称,倍乐生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有7、8家,就像“动物大战”。不过,倍乐生的会员数仍然占优,还计划到2021年,会员数量增加到2015年的5倍,达到4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倍乐生的幼儿教材

此外,倍乐生负责开发教材的合资公司得到了大型出版商中国福利会出版社的投资。中国福利会由宋庆龄设立,双方通过倍乐生最高顾问福武总一郎的人脉实现了合作,开拓2亿人口的中国幼教市场。

如果说倍乐生是靠“人脉”进攻,那么,婴儿用品大亨贝亲靠的就是“地脉”。贝亲自从2002年进入中国以来,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合作,建立起了在各省的重点医院设置母乳喂养咨询室,以及与医生和护士合作的机制。合作医院多达45家。贝亲每年在中国销售的奶瓶多达1000万只。中心价位约为125元,是当地制造商的2~6倍,10多年来积累的地脉是其畅销的支柱。

4.放宽金融监管:在全世界运用中国资金

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政府实施了利率自由化等宽松政策。自2014年3月起,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企业为对象,放开了对企业特别重要的对外净额结算和现金池,并且在同年6月,将范围扩大到了全国。这些政策为企业将中国当地法人的剩余资金汇往国外的集团公司、简化结算创造了条件。

金融监管的放宽,也为日本的银行和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顺应这种改革,日本TDK株式会社在2014年改革了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资金管理体制,与中国之外的子公司的结算和资金协调,从原本的9家当地子公司分管,集中到了位于上海的总公司。通过实现抵消跨国结算的净额结算,结算件数从每月约200件,锐减至约10件,1年可削减成本1亿日元左右。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这样的政策加强了其对全球资金的有效利用。TDK财务部长茨木悟说,今后即便出现增设生产设备的需求,“也因为资金移动的流动性增大,应对变得简单了”。日立制作所、东丽等大型制造商也在陆续采用这样的机制。

当然,抓住这个契机的不只是制造商,还有银行。三井住友银行还将中国当地法人留存的资金转往南美和欧洲开展投资贷款,瑞穗银行等各大银行已经开始把重心从单纯的贷款,转移到了资金管理、购买应收账款、介绍本地合作伙伴等解决方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