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吴崇远 通讯员 楼罡 陶勇

杭州拥有总长205公里的高架快速路网络,作为杭城交通的“主动脉”,它承载着全市交通流量总量的5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吐槽高架快速路的拥堵,几乎人人都有过。

其实,交警也头痛,他们分析的结果是:高架快速路发生拥堵,除了大流量外,事故车占据车道也有很大关系。

那么,事故车短时间撤离现实吗?这对交警可是个不小的考验。

前期,杭州交警快速路快速反应勤务机制改革试点已经展开。

今天(5月18日),交警相关负责人就此接受媒体采访。

“1分钟撤离”路面事故,交警真能做到吗?

杭州交警快速路大队提出了“1分钟撤离”的工作要求。

这是啥意思呢?

“‘1分钟撤离’指的是从我们交警发现高架快速路上的交通事故,到指挥中心将相关警情派给路面交警,再到交警抵达现场,引导事故车辆撤离事发路段,整个过程控制在一分钟左右。”杭州交警快速路大队综合勤务室负责人顾晓军如是解释。

真的假的?

事实胜于雄辩,顾晓军放了一段视频。

4月23日15点33分30秒左右,杭州交警快速路大队民警在指挥中心通过监控视频发现,秋石高架北向南方向兴业街上方,有一起两车刮擦事故,随即通过对讲机呼叫路段巡逻民警前往现场处置。

与此同时,情报分析员将基本警情和事故车辆相关信息整理好,发送给处置民警。

15点33分10秒,路面交警到达现场处置。由于事发路段车流量很大,执勤交警直接用手机拍摄了事故现场的照片后,立即引导事故双方先撤离现场,再进一步处置。

15点35分,双方事故车辆接连撤离现场,从发现警情到现场撤离,全程仅仅耗时90秒。

做强“大脑”、壮大“手脚”,事故处置全面提速

如此“神速”,究竟怎么做到的?

陶勇告诉记者,交警首先做强了“大脑”。

大队组建了12支以1名接警员、2名视频员、1名情报分析员为最小作战单元的视频作战队伍,加大视频巡查力度,第一时间发现警情、同步视频、跟踪追踪,目前实现44.8%的警情在报警前即被视频发现。

“像刚才那个秋石高架事故处置的案例,当接警员通过对讲机派警的同时,信息员就会同步查询车辆人员信息,监控员会进行现场监控定位,并倒推还原事故发生的状况,同步推送给现场交警,这样在现场撤离后,也能及时做好事故认定和违法处罚。”

同时,交警部门加强资源整合与信息采集,新增喊话智能球、高空AR全景等感知设备12套,整合业主养护等外部视频资源,建成1489余路的视联网感知体系,实现对人脸、车脸、违法、警情等交通要素的全量采集、全面感知。还研发推出大货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闯禁以及假牌、套牌等数据模型约23个,自动弹窗报警,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交警加入视频喊话,可以人工远程喊话)

有了强大的“头脑”,当然少不了健壮的“手脚”。

杭州交警改变了以往因人设岗、里程设岗的模式,推行精准化屯警街面。交警部门将市区快速路双向323公里划分为56个巡段,全体民警担任段长,实行24小时责任制,全权负责巡段的安全防控、警情处置、巡查管理等工作。各巡段按5分钟到警要求配置警力,构筑起第一道巡段“责任田”。

(高清监控抓拍打开打手机)

“手脚”齐全了,还要“动起来”。杭州交警在改革中推行摩托化动态巡逻。组建了一支130人规模的铁骑队(TPTU),配备650型号大功率摩托车55辆, 250型号豪爵摩托车80辆,开展24小时机动巡逻管控。每位TPTU配备警用摩托车,每辆摩托车配备破窗锤、电锯、皮尺、暖水壶、急救包、灭火器等车载装备,能够履行拥堵路段快速疏导、事故警情快速处置、重点违法空地打击、市民求助及时响应等TPTU“四大基本职能”。

改革试点以来,1分钟撤离率率由1.8%提升至68.7%

当然,要做到“1分钟撤离”的神速,光靠交警在路面巡逻是不可能做到的。杭州交警科学设计了56条巡逻线路,开创“相向巡、接力巡、同步巡”3种巡逻模式,TPTU日均巡逻里程达到60公里,确保巡逻到底到边、覆盖无死角。

“我们梳理发现,高架上很多事故都是在匝道、转盘交汇处发生的,因此除了巡逻民警,我们还在立交转换等部位设置了13个早晚高峰固定岗,一旦有事故发生,可以马上派交警赶赴现场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交警还将“1分钟撤离”要求纳入精细化考核指挥,考核结果与干部、民警年度评优评先、岗位竞聘、辅警绩效收入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同时常态形成每日通报9次,每周点评3次,每月评估2次的机制。

数据显示,自从快速路快速反应勤务机制改革试点以来,杭州市区高架快速路警情主动发现率由1%提升至56.98%,5分钟到警率由1.2%提升至92.8%,1分钟撤离率率由1.8%提升至68.7%,5分钟撤离率率由2.8%提升至89.6%。市区快速路事故警情同比下降50%,市区快速路日均行驶速度由57.6km/h提升至6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