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占领海南岛一个月后,一个日军哨兵站在屋顶上眺望一个城镇。1939年2月日军登陆海南岛,岛上的国军很快就被击溃了,但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支队仍然在坚持抗战。

1939年,部署在湖南的捷克造ZB53型重机枪,担任防空任务。1939年日军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被薛岳击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的94型坦克在巡逻时停车休息,乘员坐在轻型坦克上,警惕地看着当地居民,手上还拿着手枪,像是王八盒子。坦克车上上有用于伪装的树枝,膏药旗清晰可见。该型坦克炮塔里只有一把机枪,火力并不强,严格来说其实不能称其为坦克,其定位应该属于一种步兵支援战车。

1939年一辆经过改装的隅田川M.2593(91型)装甲车在执行巡逻任务,一个日本兵开门向下面的士兵敬礼。装甲车车组有六名士兵,装备一挺6.5毫米或7.7毫米机枪,可以看到坐在外面的士兵极易受到攻击。

1939年,国军军官和他的部下都穿着少见的双排扣冬大衣,普通士兵缺少必要的冬衣,有的国军士兵只能抢劫商铺或者从鬼子身上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一支仓促组建的游击队在列队展示。这支游击队穿戴不一,手里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可以看到只有一个人穿了军装,有的人有步枪,有的人只有一根木棍或一把军号。

1939年冬季,这支迫击炮小队在掩护步兵突击,炮弹就放在旁边。97型迫击炮是日军最先进的迫击炮,它们一般与1922年引进11型迫击炮一起使用,所有士兵都穿着典型的冬季制服。

1940年,一支国军游击队在香港北部活动,此时的香港仍然被英国人控制,一年以后香港沦陷,游击队的补给也越来越难。远在重庆的国军高层对这样的游击队所报的期望不高。

1940年3月,一支广东民兵队伍正在听一个国军军官训话。乍一看他们就像是游击队,但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手臂上还有臂章,显示他们是正规军。他们装备着老式的步枪,依稀可见一挺捷克式,后面的人好像没有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41年冬季的扫荡行动中,由轻型坦克和步兵组成的混编部队,步兵在外面还穿了一件带兜帽的冬衣。注意日本人也使用上了缴获的捷克式轻机枪,装甲支援由三辆94式轻型坦克提供。

1941年日军一支105mm92式野战炮正在向中国军队开火。随着战争的发展,日军炮兵开始越来越多地用于镇压游击队,日军很少受到炮击,中国军队非常缺乏重武器。

1941年一名日军喷火兵在向城门喷火,那一年日军巩固了在赣北、晋南和河南的地盘。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前,日军一直在中国进攻,但中国军队一直不和日军决战。图中武器为93式火焰喷射器,整场战争日军都在使用。

这是1941年在江西拍摄的德制PAK35/36 37mm反坦克炮(旧译战防炮),该炮是从抗战前期激烈的战斗中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火炮。后期国军接受了大量的美援,当他们在火力上占优势时,反而越来越想制造摩擦,企图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

新四军士兵纵队在前进,旁边是埋地雷的坑,中间的地雷要大一点。新四军是由留在南方的游击队改编的,叶挺任第一任军长,隶属国军的战斗系列。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故意伏击了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损失惨重,番号被取消。中国共产党后来重建新四军,完全由自己领导,对日进行斗争。

1941年初,一支国军侦查装甲车部队在重庆附近接受检阅,这些SFZ222侦查装甲车在30年代由德国卖给中国,车上只装备了机枪,根本不是日本坦克的对手。类似装备一直留在后方,为了保存实力,意图以后发动内战后使用。

1941年11月,国军将一门德军提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拉到长江沿岸的一个新阵地上。这门炮的轮子是木制的而不是橡胶轮胎。在中日战争开始时,国军共有124门这种类型的反坦克炮在服役。

在晋南的战斗中,日军工程兵把野战炮拉上山坡。日军不得不克服中国大量复杂的地形,经常要使用畜力和人力来牵引大型设备,当然日军也向当地掠夺能够得到的任何牧畜。

一名国军士兵向媒体展示一个日军毒气罐。在整场中日战争期间,日本都在使用毒气对付中国军队。空投毒气弹并不精确,所以航空兵没有大量使用。1937年至1941年日本人使用毒气次数逐年增加,1937年使用了9次,1938年使用了185次,1939年使用了465次,1940年使用了259次。1941年,毒气的使用明显减少,只列出了48次,但在某种程度上一直使用到1945年。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日军先后三次攻入长沙市郊区,攻打长沙的兵力达10万人,但未能占领长沙。1941年9月的第二次进攻增加了2万人但再次被击退。几个月后又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仍然以失败告终。

1942年国军从重庆的防空洞内抬出尸体,由于长时间的高温缺氧,上万的民众因为缺氧窒息,又同时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了骇人听闻的大隧道惨案。此时重庆的生活特别困难,尤其是普通老百姓。

1942年,在四川的军事学院,大批军官学员在举行阅兵式。虽然盟军在印度和中国西南部也训练中国军队,但国军仍继续开办自己的军事学院,大多数国军军官来自中国上层阶级,绝大多数军队都没有像这些人身上的军装。

1942年,一艘国军炮艇的船员用甲板炮攻击日本飞机。在1937-1938年的战斗之后,中国海军几乎没有补充新船。因为日本的空中优势,任何一艘出航的国军船只都有面临空袭的危险,所以只能隐藏在小港口中,在内河巡逻,1945年后重建国军海军。

1942年3月中国女工在填补飞虎队基地的弹坑,注意鲨鱼嘴的P-40。1941年12月前,美国志愿大队成立,他们拥有100架P-40战斗机对日作战,1942年7月志愿队解散,并入第十四航空队,很多志愿队成员对此感到不满。

1942年几个国军士兵展示所缴获的战利品包括步枪、膏药旗、钢盔和防毒面具,欢呼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他们的脚边还有一具的日军尸体。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12月,结束于1942年1月,以日军的失败告终。

图为1942年长沙会战后,两个国军士兵戴着缴获的日本M32钢盔,模拟发射日本10式掷弹筒,注意他们的臂章。这种掷弹筒不知道以某种原因被称为“膝盖迫击炮”(可能与底座的形状有关),但是绝对不能抵在膝盖上发射,但如果这样使用了,至少会导致腿部骨折。掷弹筒特别适合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使用,得到了美军的高度评价。

错误示范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论坛在线,2017年转战公众号(ID:bikunet)和自媒体平台。本站力求依据翔实准确,点评角度独到,不吹不黑不喷,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岛7篇、巨兽之亡12篇、制胜神器3篇等,欢迎新老朋友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