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坛,在很多人看来,男词人苏轼当属第一,女词人则以李清照为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位,一生没什么交集,毕竟李清照红起来时,苏轼已经离世了。但这二位却又有不小的渊源,李清照的爹李格非曾受学于苏轼,是“后苏门四学士”之一。有了这层渊源,按理说李清照应该对苏轼挺尊崇。但李清照曾写过一篇《词论》,把苏轼及其爱徒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批了一遍。

这两位都是文坛大伽,过去的是是非非我们弄不清了。但两人的词作水平,却都是没得说的。苏轼是各种词风都能驾驭,李清照最拿手的是婉约词,那么苏轼的婉约词能否和李清照一较高下呢?小美个人认为,仅从婉约词来看,苏轼其实是不敌李清照的。我们来看他们对同一个千古名句的化用就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唐大文人温庭筠曾写过你一首词作,名叫《更漏子》。这是花间词的代表作,温庭筠有个外号叫“温八叉”,意思是八次叉手即能完篇一篇八韵诗,其实力不可小觑。温八叉这首词最经典的是下阕的内容: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他这下阕共两句,两句都是千古名句。第一句就是我们本期要说的名句,以梧桐细雨来写离情,这种写法确实是高妙得很!这样写,情与景完美融合不说,也将全词的意境提升了一个档次。

这个千古名句传到了两宋,苏轼和李清照都来模仿,而且都写成了千古名作。让我们来看看这二位写的是什么:

苏轼的这首《木兰花令》写到1094年,当时他被贬途中夜宿于造口,被雨惊醒后写下了这首词给弟弟苏辙。从全词的水平来看,苏轼出手自然不用多说,词作无论是意境还是遣词,都是高水准的。词中最经典的正是开篇的14个字: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这一句是对温庭筠词的再创作。把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写成“梧桐叶上三更雨”,让雨和树的联系更加紧密。后一句把“离情”改成“无觅处”的愁苦,写得也更加透彻,一场秋雨惊了美梦,除了离情外还有难以言状的凄芜。苏轼的这次再创作,虽没有达到比温庭筠高明太多的效果,却也写出了新意。

再看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名气自然是比苏轼的词作大。我们就不提首句“冷冷清清”写得多高明了,毕竟和温庭筠的原词没什么关系。只说李清照仿写成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

同样是梧桐加细雨,李清照用的是“梧桐更兼细雨”,不提“三更”了,加上“更兼”二字来提升感情,目的是为了引出后一句“点点滴滴”。这样写,其实就是把温庭筠原词中下阕的两句都囊括了进去,为全词落笔“怎一个愁字了得”打下了基础。

不得不说,要以景渲染感情这件事上,李清照是有两把刷子的。都是仿温庭筠的名句,虽然二者都写成了千古名作,但苏轼这次是终不敌李清照的。事实上,在婉约词上,真正能和李清照拼得了的大概就是柳永了,晏殊和秦观都稍逊了一些。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单篇词作水平如何见仁见智,相信大家有自己的看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