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浩畅谈历史

公元1850年,清朝道光皇帝驾崩。

此前,道光帝秘密册立第四子奕詝(zhǔ)为皇太子,册立第六子奕(xīn)为亲王,并于临死前在群臣面前公示皇帝遗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道光皇帝

如此,奕詝在老爹死后,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元咸丰,奕詝就是咸丰皇帝。

然而,咸丰皇帝的治国表现,却严重地辜负了道光帝对他的殷切期待。

公元1851年,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大起义,不久农民起义军攻占东南各省,并建立太平天国。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虽重用曾国藩等汉族大臣招募团练攻击起义军,但终其一生,他也没能将这个起义镇压下去。

公元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在与外国使节交涉过程中,过于强调三跪九叩的礼节,又欺诈虐待性地处置外国使臣,导致英法联军义愤填膺地攻入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

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咸丰帝不思如何守护江山,却逃到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醉生梦死、自娱自乐,留自己弟弟恭亲王奕与外国人谈判、处理外交纠纷。

在弱国无外交的形势下,恭亲王奕只好与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暂时缓和了中外矛盾。

公元1861年,身体被国家大事、无度玩乐过度透支的咸丰皇帝抑郁而亡,临死前,他遗命载垣、肃顺、端华等八大臣辅佐幼子载淳继承皇位、治理天下。

才不配位、无力解决清朝内忧外患的咸丰皇帝

随后,恭亲王奕与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密谋,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或斩杀、或废黜,如此咸丰帝生前身后的治国、托孤,全部宣告失败。

从公元1861年起,载淳生母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共同治国,开展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清朝实现了攻灭太平天国、同治中兴的短暂兴盛时期。

总之,从咸丰皇帝平定内忧、处理外患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咸丰帝是一个无才、无能的劣质皇帝,而从恭亲王奕对外与英法联军谈判,尽快处理外患,随后对内支持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镇压太平天国、大兴洋务运动,谋求富国强兵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奕是一个有才、能力非凡的优质亲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才华横溢、能力非凡的道光帝六子奕

那么,我们就会疑问,道光帝为什么要放弃有才、有能、有德的奕,册立无才、无德、无能的奕詝为太子呢?

本人认为,原因如下:

其一,奕詝的年龄、出身,比奕优厚。

道光皇帝一生有九个儿子。

其中,皇长子奕纬,举止粗俗野蛮,还吸食鸦片,不尊重老师,曾扬言要当皇帝杀老师,母亲那拉氏地位低微,最可悲的是,年长的奕纬竟早死;

皇次子奕纲,成长到两岁就短命而死;

皇三子奕继,成长到三岁也夭折了;

皇五子奕誴(cóng),举止调皮、行事不讲究礼节,行为放荡不羁、无所拘束,令人失望透顶,公元1846年,道光帝将奕誴过继给惇王绵恺,算是将他排除在皇位候选人之外;

皇七子奕譞(xuān)、皇八子奕詥(hé)、皇九子奕譓(huì)在道光帝晚年时年龄尚小,难以承担军国大任。

于是,道光帝将选择继承人的目光放到了年长的奕詝和爱子奕身上。

皇四子奕詝,十岁时,其母亲,即道光帝喜爱的皇后钮祜禄氏,就不明不白地死了,道光帝曾为此悲痛万分,可见,奕詝是由庶子变为嫡子的皇子,也是事实上的长子,更是道光帝喜爱之皇后的儿子,正所谓爱屋及乌,再加上道光帝自己也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治理天下的,自然对奕詝这位事实上的嫡长子颇为亲近、颇为感同身受。

而奕,虽说是统管后宫的静贵妃之子,但静贵妃没被道光帝封为皇后,可以说是庶子,虽说奕才貌双全、文武精通,颇得同样钻研武艺的道光帝赏识喜欢,但同样是以嫡子继承皇位的道光,明显对庶子的奕有些隔膜。

所以,从年龄、出身方面,奕詝比奕条件优厚。

其二,道光帝曾或明或暗地对奕詝和奕进行了至少两次的继承人选拔比赛,很可惜的是,奕的表现虽然符合国家将来发展的才德要求,但却不能满足道光帝的欢心;而奕詝的表现虽然很难满足国家将来发展所需的才学要求,但在老师杜受田的指导下,奕詝每次应对,都能恰到好处地讨得老爹的欢心,所以老来安慰、不识天下大势的道光帝,便无意识地舍国所求,有意识地为己所求,舍弃能满国家意的奕,确立能满己意的奕詝为继承人。

道光皇帝虽然对火枪颇有研究,但他汉化程度颇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进取心不足,守成范十足,所以他统治的三十年,国家发展没有大规模的实质性变化,甚至遭遇到英国的进攻,可即使是这样,道光帝也没有重新振作,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而是继续苟延残喘地守成保国。

道光帝年老时,开始多次考察四子奕詝和六子奕,准备从中挑选他认为合格的继承人。

第一次继承人选拔测试:

满族人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统一天下,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满洲八旗军队精于骑射,能够在南征北战的统一战争中横扫千军、纵横南北无敌手,也正因如此,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皇帝每年夏秋之际,都会到木兰围场进行游猎式的军事演习,这样既可以锻炼皇子们的身体,强健他们的意志,磨炼未来的皇帝,又能训练八旗子弟兵们的骑射武艺,确保骑射传统的永久不失。

虽说后来,木兰围场被破坏,但清朝皇帝组织八旗子弟游猎、坚持训练骑射本领的习惯仍然保持着。

道光皇帝能够成为嘉庆皇帝的继承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道光帝从小精于骑射,精熟于武艺。

公元1813年,数百名天理教徒攻入紫禁城,当时身为皇子的绵宁,亲自操持火枪击毙两名天理教徒,并镇定指挥清军平定叛乱,终于攻入宫中的天理教徒尽数被杀,绵宁因此深得嘉庆帝赏识,并被确立为继承人,成为后来的道光帝。

确立绵宁为道光皇帝的嘉庆皇帝

前人之事,后人之师。

于是,为了继续选出优秀的继承人,延续清朝统治,将大清江山发扬光大,道光帝打算在游猎中好好考察诸位皇子的骑射武功,以便优中选优。

一次,在南苑的诸皇子游猎比赛中,六皇子奕上马奔驰如行云流水,射猎野物如秋风扫落叶,终于,他狩猎到众多的珍禽野兽,意气风发地满载而归;

然而,面对六弟的武艺超群、斩获丰厚,四皇子奕詝却遵循老师杜受田的建议,不拉弓、不射箭,不射杀一个动物,奕在游猎时,曾问四哥为什么不去射猎?

奕詝回道:“没什么其他原因,这几天我身体有些不舒服,不敢骑马奔驰、追逐野兽。”

等到了道光帝考察皇子们的骑射成绩和游猎收获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奕,将自己射猎的大量野物展示给父皇,这些丰厚收获,果然赢得父皇的赞美;

不过,在看到四子奕詝一无所获时,道光帝疑惑地询问儿子为何空手而回,奕詝闻言,不卑不亢地将老师杜受田教的说辞以自己的口吻温言说出:“当今春暖花开之时,万物繁衍,儿臣不忍心猎杀这些正在繁衍的母兽和已经繁衍出来的幼兽,上天有好生之德啊,更何况儿臣不喜欢杀生害命的行为,所以心痛而去、空手而归。”

道光帝一听,微笑地夸奖道:“孩子,你有一副宅心仁厚的好心肠,有仁慈爱民的君子之风啊。”

奕詝的表现,让道光帝想到了三国演义中因对幼鹿仁慈而谋得皇位的魏明帝曹睿。

三国演义中,魏明帝曹睿,在年少时,一次随魏文帝曹丕游猎,游猎途中,曹丕射杀了一只母鹿,并让儿子曹睿射杀跟随母鹿的子鹿,曹睿见状,便在马上哭泣着对曹丕哀求道:“父皇已杀其母,儿臣怎么忍心再杀害其子呢?”

曹丕听到儿子的哀告,再想想自己已暗害曹睿之母,不能再虎毒食子地迫害儿子了,再说儿子曹睿爱惜动物,对其他亲人肯定也会更加爱护。

于是曹丕决定册立曹睿为平原王,并在临死前,立曹睿为太子。

受清太宗皇太极影响,清朝皇帝们对三国演义研究颇多,自然对其中的这一情节信手拈来。

这则故事,无疑对道光帝产生了无形的影响,让他有意学魏文帝,将皇位传给仁厚有爱的皇子奕詝。

不久,第二次继承人选拔考量又接踵而来:

这次,道光考察的是俭奢之欲和安争之心。

众所周知,嘉庆帝、道光帝对历朝历代成由节俭、败由奢的历史经验教训,研读得十分透彻,也对本朝在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的皇族内斗、兄弟相残之惨痛教训痛心疾首,所以他们一生都非常勤俭节约、对兄弟姐妹和谐友善。

毕竟隋炀帝杨广残杀兄弟、骄奢淫逸,隋朝遂灭亡,唐太宗李世民残杀兄弟、戒奢崇俭,唐朝虽开创贞观盛世,然终留下不义骂名;

唐玄宗前期戒奢尚俭开创开元盛世,后期贪图享乐骄奢淫逸,遂招致安史叛乱;

康熙朝九子夺嫡引发康熙诸子互相残害,康熙被诸子争位所烦扰,进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荒废朝政、怠慢国事,国家由此日益衰败;

正因后来的雍正帝大刀阔斧地改革国家、痛治贪官、刷新吏治,清朝才能继续保持强盛的统治、并发扬光大,可雍正也有残害兄弟的暴戾恶行,颇令后人不齿。

这些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鲜明教训,这些兄弟阋墙国家衰亡的历史悲剧,道光帝既不想遭遇到,也不想让他的儿子们遭遇到,所以他打算出题考量下儿子们。

据说,这次考量,道光曾命工匠特意制作了两个颜色、材质迥然不同的盒子。

其中,第一个盒子为木制,被雕琢成了麒麟形状,并被黑漆涂得油黑锃亮;第二个盒子为金制,被雕成了龙的形状,显得金黄亮丽颇具威仪。

随后,道光帝让奕詝和奕挑选这两个盒子。

面对父皇的试探,奕詝心机深沉地说道:“还是让弟弟先来挑选吧。”

于是,活跃的奕也不推辞,一马当先地把金盒子抓到了手中,随后便开始观赏把玩起来。

而奕詝则不慌不忙地拿到木盒子后,既没有表现出欢喜,也没有表现出悲伤,他只是淡定从容向父皇道谢。

对比这两个皇子,至少在道光帝的眼中,四子兼事实上的嫡长子奕詝一懂得对兄弟谦让,二懂得喜怒不形于色地掩饰自己的好恶,三懂得对父皇表示感谢,四不争抢金盒子、而是心甘情愿地选择木盒子,有崇俭去奢之良行;

富有城府、懂得藏拙尽孝的奕詝

而六子奕一不懂得对兄弟谦让,有与兄弟相争之嫌;二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好恶,容易被臣下避凶趋吉、投其所好地利用;三不懂得对父皇表达感激之情,只顾自己心满意足;四争抢金盒子、舍弃木盒子,有骄奢淫逸之危行。

于是,道光帝对奕詝更加认可,对奕虽然喜爱,但在托付江山这个层面上,他争强好胜咄咄逼人的行为,导致他在父皇心中的印象分继续走低。

时隔不久,道光帝病体沉重,为了再次验证自己的眼光,他打算最后再考察下两位皇子。

于是,第三次继承人御前考察应运而生:

要成为将来皇帝的人,不仅要能武、有容人之量、能友爱兄弟、能去奢崇俭,更需要有超凡见识和非凡的治国才能。

所以在公元1849年,病重的道光帝召集奕詝和奕到御前奏对,想仔细考量下儿子们的聪明才智,确定谁能胜任将来的皇帝职位。

奕詝、奕得令后,分别向他们亲信的老师讨教对策。

奕的老师卓秉恬建议奕道:“皇上如果就军国大事对你有所询问,你只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发表你的真知灼见,相信这样做,一定能得到皇上的青睐。”

公元215年,曹操准备出兵征讨汉中张鲁,临行前,四子曹植写了《赠丁仪王粲诗》来为曹操壮行,曹操听到儿子能作如此才华横溢的诗,又是为自己壮行,一时颇为高兴,对曹植也就青眼有加。

而轮到次子曹丕送行时,只见曹丕双眼通红、声泪俱下地说道:“父亲年已六旬,还要舟车劳顿地征战四方,为我们这些子孙挣前程、扫外患,儿子想到这些,就颇感痛心,愿父亲好好调养身体,以备将来能让儿子好好孝敬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定程度上,靠孝顺父亲谋得储位的曹丕

相比于曹植华而不实的壮行诗,曹丕的哭送,明显更感动人心,于是,在立继承人这个问题上,曹操原本偏向于曹植的心,也从此逐渐转向“仁孝”的曹丕。

有鉴于此,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建议奕詝:“如果对时政大事发表高明见解,你的智慧和见识可能比不过六皇子奕。所以我们不能与他针锋相对,要避实击虚。

如果皇上说自己既老又病,将不久于人世,偌大的江山该怎么治理?你不用如实回答此问题,只需要跪在地上埋头哭泣,同时边哭边向皇上表达孝顺父亲的言语即可。”

结果,当道光声称自己病入膏肓,大清江山将来该怎么治理时,六皇子奕鞭辟入里地将国家大政的优劣之处和盘托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之道,正当奕要详细说明具体对策,以慰父心时,四皇子奕詝却痛哭失声,并声泪俱下地哀声道:“父皇请保重龙体,孩儿会时刻向上苍为您祈福,祝父皇长命百岁。”

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道光帝见自己久病时,还有位孝顺的儿子会为自己担忧,不禁颇为感动,再想想沉稳内敛的曹丕,确实比才华横溢、热衷表现、行为激昂的曹植,更适合继承曹操权位,于是他也再次效仿古人,决定将江山托付给仁孝沉稳的奕詝。

总之,尽管奕詝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尽管他见识浅薄才能平庸,尽管他抱残守缺保守中庸,可在老师杜受田的高明指导下,在道光帝的数次考察中,奕詝虽然实质上表现不佳(射猎表现无能、对国家大事评判处理无能、与兄弟争夺宝物时表现无能),但在道光帝眼中,奕詝却是孝顺父皇、仁慈爱动物爱民、友爱兄弟的有道明君。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奕詝与奕的争夺储位中,此言确是至理名言。

最终,道光帝确定奕詝为继承人,封奕为亲王,且至死不再改变决定。

道光帝的愚昧立储,直接断送了清朝重新振作起来的可能,不擅长狩猎、身体糟糕、见识浅薄、才能平庸的咸丰帝,在三十岁就病重驾崩,将大清江山先托付给了骄横跋扈的肃顺八大臣,又辗转到混账的儿子载淳和因私废公的慈禧太后手中,耽误了中国五六十年。

大家怎么看待道光帝的立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