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小升初这个竞争激烈且残酷的当口,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家的娃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娃,如果还不愿意承认的话,那只能是自己徒添烦恼和焦虑。

清醒一点吧,早点认清事实,早点给娃一个正常的童年。

想当年,娃会说话了,会说3个字的词了,会说一句话了,会走路不摔跤了,会背唐诗了,会跟着歌曲摇摆了,会自己吃饭了,会自己穿衣服穿鞋了,娃的每一个成长点滴,都会让父母觉得自家生了一个天才,傲视群雄的天才,啥都比别家的娃厉害。

简直想把所有的早教班,兴趣班都让娃学一遍。想着别的娃不会的,咱家娃要会,别的娃会的,咱家娃要学的更好更厉害。可不能把咱家天才给耽误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多少人劝学钢琴没用,费钱又费脑细胞又费嗓子的。

没用!娃是天才,必须要学,现在,站在小升初的路口,回头看这些,都是浮云,浮云!

除了记忆中的河东狮吼,和一架N年没摸过的钢琴,啥都没留下。

很多家长会说,没办法啊,别人都那么拼,咱家不能落后啊。

这就是剧场效应带给大家的痛苦。

剧场效应,是说在一个剧场里看剧,大家本来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有个人为了看的更清楚站起来了,旁边的人不甘心,陆续站起来看,以至于站起来看的人影响到了坐着看剧的人的观看效果,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站起来看剧。

站着看剧肯定是更辛苦的,付出的体力成本更大,但是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因为周围的人都站着看,自己坐下来的话,可能啥也看不到。

更可怕的是竟然开始有人站着椅子上,接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站到椅子上去看剧。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看剧效果都是痛苦的,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其实不管是站起来看剧还是站在椅子上看剧,大家的起点其实又都一样了,实际上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大致是保持不变的,但所有人都付出了比之前多的多的代价。

也许很多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没人愿意先坐下来。

怎么办,如果剧场不仅仅在前方舞台上放块屏幕,在剧场周围均匀放上屏幕,甚至每个人都发一个ai眼镜,让大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看剧,这样的话,还会有谁吃力不讨好地站起来看剧呢?

事实上,北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多校划片政策加上教育负面清单,就是在喊大家,坐下来,咱都坐下来。啥也不会耽误的。

肯定有第一排的观众不答应啊。好不容易占到了第一排的位置,结果现在四面八方都有屏幕了,他的第一排的优势就没有了。

但是大多数人是受益群体,能够更舒服的看剧不就是我们进剧场的目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就像姚明和其他人。

但姚明,全世界就一个,至少是极少数群体中的一员。

有的娃天资聪颖,学习能力超群,那就走强基计划,第一排的位置还是你的。

也有的娃家道殷实,可以走精英路线,单独定个包间,走出去开创新世界。

留下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普通娃,四面八方都是屏幕,各有不同,不能看花了眼,带着娃,选好方向,定好计划,埋头执行,这就需要坚定而温暖的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这里说的家庭教育,不是说,要家长辅导孩子作业。

辅导具体的作业,估计没有多少家庭的父母能够有这个能力办到。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家长还能勉强辅导一下孩子作业,很多家长五年级六年级的作业就无法辅导了。更不要说辅导初中高中的作业了。

这里说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指父母要多关注一下升学政策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并且根据最新的信息和孩子的具体学习能力和水平制定学习计划,客观及时地调整目标。

比如,当今世界局势,留学生的处境非常艰难,很多目标在私立学校,国际学校,一门心思托福的娃儿们的家长是不是需要和孩子商量一下,如何调整目标。

还比如,小升初全面摇号了,娃儿的奥数还学不学,家长应该有个主意,多校划片了,学区房还买不买,这些都是需要父母操心并决定的事情。

只有家长更多的深入研究和孩子升学有关的信息政策,才能少走弯路,少花很多冤枉钱。父母也可以少点焦虑和困扰。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制定娃的日常学习计划上。

从娃生下来那一刻,很多家长就开始焦虑报什么早教班,去哪个幼儿园预约一个学位,学点什么兴趣特长,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甚至二外,奥数到底报哪个机构。

作为六年级的家长,走过太多弯路,做过太多无用功了。

今天特别想告诉大家,家庭教育不要想太多,很多焦虑都是想要的太多,其实只做最基础的事情就好了。

真的,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好,全家都轻松而且高效。

最基础的事情,一句话就是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前阶段,多听多玩就好了。不需要刻意提前把小学的知识教给孩子。

多听是指大量听故事,中文的甚至英文的(英文原版动画片和绘本,而不是背诵和抄写),中文也是多听多看多读,而不是背诵和抄写。多听故事不仅仅是童话故事,更多的是历史故事,科学故事,人文故事,古诗文,经典书籍,太多可以听的了。

孩子听的多了,知识面广了,以后上学融会贯通学啥都快。

多玩当然指的是多动手多户外,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幼儿园阶段就尽量让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自己吃,穿衣自己穿,玩具自己收,书包自己清。

现如今越来越多啃老族和宅家的蹲族都是因为家里长辈对娃从小太过宠溺,造成娃不会做事也不愿意做事,太懒。从小只会学习,啥都不会。长大了后,社会上没有父母的帮助了就啥也干不了,吃不了苦干不了活,到最后连自己养活自己都难,其中不乏很多高学历的人。

第三, 多读书。

这个没啥好多说的。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经典的书。

现在很多流行文化,网络小说,看再多都没用。娃从小多听经典的书,长大了就会嫌弃那些文字不美,品味不高的流行网文了。

多读好书,一来可以积累语文能力,应付各种考试,二来语文能力的高度决定了其他学科的高度。这个是学历越高越能体现出语文能力的重要性。三来语文的积累是受益终身的,即便是最后因为偏科没考上好的大学,也可以靠写字赚钱养活自己。

第四, 上课听讲。

教育厅已经发文要取消初中考试大纲了。不上课听讲,咋知道考啥?

学会上课听讲,轻松考取清华。

真的有个清华妈妈,从小就有这个天赋,就是能从老师讲课的言语中听出来考试要考啥。要考啥就认真重点复习,不考啥就根本不看。轻轻松松考上清华。

现如今清华妈妈对儿子一百个不理解,每次问要考啥,儿子说不知道,妈妈说怎么会不知道呢?老师肯定会说的啊。但是儿子就是没遗传这个天赋。

即便是咱普通人没这个天赋,上课认真听讲肯定是没错的。以后没考试大纲了,就是学啥考啥。不紧跟老师的节奏肯定会吃亏的。

更不要到处赶场培优班耽误休息时间,影响校内老师讲课的听课效果,那才是得不偿失呢。

第五, 写作业的好习惯。

回家先把要上的厕所要吃的零食都赶紧解决了,书桌请干净整洁,要写作业的时候,认真完成,不要写一会儿,玩一会儿。

想休息就单独休息,写作业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写作业。

有多的时间,不要给娃加学习任务,最多加个练字。

把字写好比多刷几道题管用。

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考研找工作,有手漂亮的字真的是加分项呢。

第六,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基本上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未来大概率的命运是考的大学普普通通,学的专业普普通通,找的工作普普通通,必须通过边干边学,才有提升的机会。有了自学能力,未来可期。

这一次,悠长假期,都在家上网课,但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效果差距巨大,这就和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有很大关系。

牛娃别人家的,咱就不要研究和模仿了。

大多数牛娃都是疫情期间能主动从早学到晚,妈不催休息都不停的那种。

自家娃把上网课的时间都用来研究如何偷摸玩游戏,打开妈妈的密码,打开妈妈设置的封锁,偷摸聊天看视频的话,真的,现实面前,必须清醒。

咋办,自家的娃再熊也是亲生的。无法甩锅也不能甩锅。

外面大多培优机构都会宣传特别牛逼的学霸案例,不要看不要被迷惑。不要看别人家的娃在刷什么题,补什么课,就盲目跟从报班。

咱是普通家庭的普通娃,咱要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最近半年研究了上百例高考逆袭案例,高考万变不离其宗,学的再难,高考都是考的基础题。高考的所有题都是在大纲范围内的。考的就是你掌握知识点的通透程度。

先看看自己的娃的水平如何,基础是不是够扎实,适合用什么节奏学习,父母要帮孩子把关,要帮孩子定基调。

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家长给娃托底。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带着娃,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抓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再焦虑,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