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旗帜时评

作者:谷溪

原标题:99%后浪看着1%后浪的生活激动不已,却忘了自己手中沉甸甸的砖头......

这些天,在朋友圈疯转的B站五四宣传片《后浪》相信大家都看到了。

很多年轻的朋友们,看了何冰最后那段眼角带泪的「奔涌吧,后浪」,都激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后浪」终于被「前浪」理解了;

「后浪」的各种行为终于被正名了;

热血、激情、鼓舞、鸡皮疙瘩冒出来了!

……

可比起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的转发和热血沸腾,我却看到了割裂。

01

《后浪》描述的青年

与真实世界的青年,严重割裂

其实视频中很多台词是相当讽刺的。

你会发现在朗诵中,何冰所赞美的「后浪」与你、我以及身边大多数的「后浪」似乎不在一个星球上。

视频中的「后浪」,个个鲜衣怒马、才貌双全——

他们要么是在环球旅行的路上,要么在高空跳伞的空中;要么在摩天大楼顶端翩翩起舞,要么在上海CBD摆拍; 要么拿着GoPro四处采风,要么开着 AE86 在公路疾驰;要么站在领奖台高举「世界冠军」的奖牌,要么露着大长腿在海边滑长板……

何冰是这样描述「后浪」的: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

可真实生活中的「后浪」们,「有幸」遇到的时代是什么样的?

是一毕业就面临高不可攀的房价;

是每个月要用一半的工资支付房租和水电煤;

是第一天接触电脑开始就无法访问世界网络;

是工作996,通勤2小时,周末只能疲惫地在家补觉;

是拿着 2019 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4376 元去硬碰高企的物价,连块猪肉都舍不得买......

我所认识的「后浪」们,生活远没有视频中何冰说的那么精彩。「社畜」就是他们最经典自嘲。把日常的柴米油盐处理好,已经让「后浪」们很辛苦了,一句「涨房租」就能压垮他们,而他们尚且是在大城市中有工作的「优质后浪」。

至于那些送外卖的后浪、送快递的后浪、在工地搬砖的后浪、在路边摆摊的后浪、在小饭店后厨颠勺的后浪......这批「后浪」,不配进入《后浪》的视野中。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宣传片,宣传片当然要拍些衣着光鲜、兴趣广泛、样貌不凡的年轻人。可如果用他们来代表一代人,实在是大大的不妥。

因为视频中构建出的年轻人的状态,和现实中大多数年轻人遭遇的困境严重割裂。

在何冰声情并茂的赞美中, 90 后甚至 00 后的「自由度」被极大地夸大了。所谓的「选择的权利」,有意无意的把很多事实抛诸脑后:

这个世界,依然是中年人和老人在统治,年轻人依然活在他们的眼色之下。年轻人能够选择的,只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允许他们选择的罢了,那些不允许的,年轻人们仍然毫无选择的资格。

02

《后浪》的60后发声主体

与其对话的年轻人群体,严重割裂

五四青年节的主体,是青年;五四,是青年们的节日,不是中老年人夸奖年轻人的节日。

在这样一个纪念青年反抗精神的节日里,应该由青年人自己去发声,把青年人的反抗精神像火炬一样一代代的传递下去,而不是鸠占鹊巢一般的由「前浪」来表示肯定与嘉奖。

这像不像儿童过春节,家长陪笑着说「孩子真乖」,然后一把抢过压岁钱号称「我先替你存着」?

名为纪念青年,实则借机表现「前浪」的态度。

这不啻为一种「节日的盗用」——以「夸奖」的方式,盗窃了五四青年节,占据了原本应该由青年来自主发声的公共领域。

而年轻人是最受不了夸奖的,一旦遇到有人往死里夸奖,往往觉得「这个人真懂我」,却不知道夸奖背后是「捧杀」。把年轻人捧到天上去,也就意味着把「捧得越高,摔得越狠」的风险,一同交给了年轻人。

这,就是「前浪」给予「后浪」的礼物吗?

写在最后

B站是个不错的平台,但这个在全网包括已经在央视和微信朋友圈投放的视频演讲,终究还是广告。这个热血沸腾,感动了无数人的视频,终究只是一个在特定时间讨好特定群体的商业谎言。

作为「后浪」的我们,需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甚至可以去羡慕那1%后浪们的精彩生活。但我们也要时刻清楚自己仍然处于99%的人群当中,手里还有沉甸甸的砖头,努力的空间还无穷无尽。

鲁迅在 95 年前写作的《灯下漫笔》中说: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即便到了 95 年后,这些话看起来依然如此的朋克、硬核、充满力量感。

然而,鲁迅欣赏的青年,显然不是B 站与何冰描述中的那些热爱消费、喜爱游玩、不否定、不反抗的「好青年」和「乖后浪」。

那些生活优越、热衷消费、不反抗、不否定的「后浪」,他们只活在宣传片的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