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的病都不是热出来的,相反,是“贪凉”!尤其夏季。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百姓常说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并不是没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季本是阳长阴消的季节,是添阳的最好时机;同时,也是寒邪入侵的好时机。寒邪一旦入侵,非常容易损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

尤其进入三伏天以后,炎热的天气让人烦躁难耐,许多人一味“贪凉”,却可能导致寒气入体,累积新疾。

一、夏天不可过分贪凉!

如今,一到炎炎夏日,人们就开始积极“消费”各种冷饮、冷食和冷气,冰镇汽水、雪糕冰棍不仅大受欢迎,空调、风扇也几乎全天候开着;还有人喜欢满身大汗后用冷水冲凉,更有甚者晚上睡觉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铺。

在中医养生专家眼中,这些贪凉的行为都可能存在着健康隐患,让身体处在“寒邪”的危险之中,不仅无法消暑,反而还会落下病根。

所以,三伏天也要适当吃点“热”,保持体内寒热平衡。然而,这个“热”吃起来也是有讲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果蔬:葡萄、韭菜

中医养生讲究“不时不食”。夏季正值葡萄、龙眼、荔枝上市的季节,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蔬菜中,南瓜性温健脾,可加强肠胃蠕动;韭菜补肾温阳,可增进食欲。

食用时,请注意控制食量;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可多食用;但体质湿热、阴虚内热、患有急性结膜炎的人应慎食。

2、肉类:牛羊肉

夏天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语有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但是,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

比如,在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3、热食:汤面、热粥

三伏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这段时间,可以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茶饮中红茶性温,很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

4、夏天不离姜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适合体质偏寒的人食用。

配图:热姜茶

炒菜时加点生姜,可温胃祛寒;与大枣、红糖等搭配可代茶饮,暖身补血,缓解女性经期疼痛;吃海鲜时可佐食姜汁蘸料,能够杀菌驱寒。

在烹制菜品时,适当加入葱、蒜、辣椒等温性香辛料,不仅能增香提味,还可以杀菌解毒,调理肠胃。

调料中醋性温,拌凉菜时加入少许,可健脾开胃。口臭、便秘的人慎食,因为可能会加重胃热、肠热的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