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半命题作文“那些年”系列一直没有写,《那些年 我妈在家长会上卖保险》。

我妈,你以为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在家长会上推荐补习班、学习桌以及儿童保险的班主任老师吗?

不是,我妈是个纯粹的、天然的保险代理人。在我的童年,和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天差地别。但你别说,她也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为什么带着引号,因为教师、医生、公务员三大铁饭碗核心让人艳羡的特质来自于“铁”,而我妈是个私立学校教师,那时候我们这种三线小城市的私立院校和现在高大上的国际私立学校可完全不沾边,更有点文化学习+艺术培养打包式托“儿”小学的意思。

我妈从一名私立小学数学老师成功“退变”成一名保险代理人,也正是得益于她的教师工作不“铁”,1998年她失业了。在家辅导了我三个月小学二年级奥数后,她在社区应征上岗,成为了一名保险代理人,她们叫保险业务员,也叫外勤。

开始和小阿姨们一起在小区拉横幅摆桌子,送米送油送电话充值卡推销保险,小时候我常带着自己的小姐妹们去旁边玩,拿一大把印着保险广告的塑料小扇子插在头上扮还珠格格,我妈会偷偷给我留最红艳艳的做旗头上的花,后来我发现那是小燕子丫鬟彩霞的扮相,才不是格格。

因为我和小伙伴们玩闹吸引了很多家长在妈妈的保险摊位前驻足,她便很希望我下了学去陪她摆摊儿,我却越长越大,不再爱往跟前凑热闹,放学回家走进小区也紧贴着大门的另一个边快速闪进去。后来我妈没再叫我去陪她,我们都有了很多功课,我的小学五年级奥数,她的保险推销话术。

整个青春期,我都很抵触她的工作,尤其去同学家玩儿的时候最怕被人问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但在我的童年,这几乎是一个标配问题,后来我都说是保险公司内勤,小小的我渐渐发觉了内勤和外勤的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每次我都说是保险公司内勤,但是他们不懂,叔叔阿姨们只是听到“保险公司”就已经面露难色。其实我也不懂。

我曾经哭劝我妈转行,毕竟还有别的没倒闭的私立小学,也有一些小企业的会计只要求数学好能算账,她没走,她说的原因我听不懂,我想要的结果她也听不懂。后来我在妈妈的资助下学了画画、补了英语、还半途而废地弹了两年古筝,我也不说了,吃人嘴短。

矛盾的爆发在初二那年的期中考家长会,是个夏天,我的浅蓝色背带裙被屈辱和愤怒激发的汗水湿透粘粘的贴在后背。

我本来兴高采烈地去已近尾声的家长会等着和我妈一起领奖状,班级第一年级第二,这是我的高光时刻。然而,我进去的时候,她正在和隔壁桌学艺委员的妈妈推销保险,什么高血压不能投保,医院的病历要拿过来看看,这些话我一听就知道,她又在卖保险!在我的家长会上,在我即将要领到第一名奖状的家长会上!

我愤怒了,紧咬着牙关和她一起站在讲台上,崭新的奖状一角被我抠出了洞,回到家声嘶力竭地和我妈吵了一架,为了一个优等生的自尊,哭到大脑缺氧睡过去。

后来被妈妈的饭菜哄好,日子照样过,她还是个好妈妈,还是会盯我的功课,只是她慢慢看不懂我的课本,我的数学也不再是优势学科,逐渐瘸腿儿。最后高中选了文科,无缘成为她心心念念的核保或者精算,我妈对“内勤”的执着我一直不懂,也不问。

青春期过后我的整个人沉静了很多,毕竟谈恋爱需要一个闲情雅致的心境嘛。我妈还是没有转行,只是换了家公司,我习惯性的忽略她的工作,但是她过年在姥姥家要表姐司法考试不用的教材,看病追着医生问自己根本没有的病症问题,让我开始有一点点好奇,秉承着一个优等生一贯的骄傲,我开始通过百度回答她问我的法律、医学甚至银行政策上的问题。

我开始不太抵触我妈的工作,和她的“学习资料”。10年没有看过她的学习抽屉,里面已经从《保险销售话术》变成了《保险法实务》、《保险理赔案例》、《保险核保与理赔》,还有二手的大学保险系教材,书页边边角角做着批注笔记。细想起来,其实我们问我的那些问题她比我懂多了,她只是想和我交流,她的职业、她的专业。这10年我都没有承认过她的专业。

学校放长假的时候,我有时候也看她的书,保险理赔案例里有人间百态,我甚至把保险纠纷案例写进毕业论文里,放在比较文学的作品里其实也并没有多么违和,毕业前半年我甚至投了2家保险公司的校招职位,对,内勤!可惜石沉大海,所幸最后我也如愿进了家里的电视台工作成了一个少儿节目策划,后来开始北漂生涯,在一家500强集团战战兢兢的做个小主管,当然,这是后话。总之,我也开始尝到人间百种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我和妈妈聊起当年我那么哭闹,为什么她也不肯改行换工作。她说那一年之前,她的一个客户因为心脏病撒手了,30万的巨款赔偿让一个家庭活了下去,那时候我家的房子卖了可能都不值30万。

救人一命,救人一生带给人的触动我懂,很多在保险行业一干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代理人,往往都是因为他们销售出去的保单中,有这样的理赔案例。我很清楚,因为4年之后,我也成为了保险行业中的一员,内勤!

遗憾的是,我的专业不足以支撑我成为我妈心心念念的那种精算、核保、理赔这样岗位上的专业内勤,我把保险案例从毕业论文转移到里品牌建设,让大家了解保险真正的本质,用我的专业补偿这10年对我妈的不了解。

2016年我到一家头部保险电商平台做品牌宣传工作,2020年初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我妈盗了我的图发朋友圈,说我们各自是保险的两个时代。

那个时候的保险人很难,他们很多是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不得已开口去推销保险,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没有学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卖”出去是首要任务,是吃饭养家的“铁”饭碗,很多人也端不住这碗饭被保险公司人海战术淘汰,更多坚持下来的人不一定都是巧舌如簧的销售精英,也有很多像我妈这样本性安静甚至木讷,靠着对家庭的责任,看到对客户的责任坚持下来,获得了一份职业。

前前后后20年过去了,那些年我妈在家长会上卖保险,现在我们在互联网卖保险。那一代人的保险很贵,是绝对的奢侈品,父母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保险,甚至给孩子的孩子做打算,“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像家长会上跟我妈咨询保险的阿姨,她问的也不过是孩子爸爸的保险和学习委员未来的教育金,那一辈中国妈妈表达爱的方式,往往是“你比我重要”。

我们这一代人,通过互联网提效降费,保险产品便宜了很多,一年五六千块就能买一份50万的终身保障,我妈说,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从业20年我妈也没能混上个牛逼闪闪的团队领导当当,现在她半退休了,也成了我们的热心推广群众,她妈对于公司智能核保、产品查询这些互联网带来的小工具爱不释手。对于像她这种不怎么善于言谈洗脑的保险业务员来讲,当年如果有这种科技语言的沟通方向,凭着她的认真负责和学习态度也能成为保险界的优等生吧。

而我们这一代子女,尽孝的想法恰巧还是给爸妈花她舍不得的钱。妈妈舍不得买的几千块羊毛衫儿,给她买!就跟老妈说商场打折才350!妈妈年轻时没带上的金镯子,给她买!就买黄灿灿的,什么俗不俗跟妈妈说买一万的也能保值,多买多赚!

去年我给我妈补了20万保额的重疾险。我妈卖了20年的保险,把我周身上下保了个金刚不坏,她自己才只有10万保额而已。保险不能保证她不生病,却可以再她生病后给她更好的医疗条件,和舍得花钱治病的“豪气”。庆幸的是她这些年身体一直不错,52岁还没有得过什么大病,遗憾的是这个年纪能买的重疾险产品少之又少,我在自己公司的平台上筛选了很久,又请教了她最最尊重的“内勤”核保老师,买了两个产品也才凑到这20万的保额,深感时不我待,没有早点出手。

爱总是有遗憾的,像那10年的不解,像那年夏天我的第一名奖状上的洞。

以后我的孩子,也会有个卖保险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