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陆小雨。

今天是母亲节。

对很多还没有生孩子的女生来说,今天是感恩母亲的日子,感恩母亲带我们带到这个世界。

但对已经生娃的女生来说,母亲节,却是在提醒她们:当时生孩子有多痛。

“一孕傻三年”可能是假,但是生孩子给女生带来的伤害,是真实而巨大的。

今天的话题或许有些沉重,但我们希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所有人都真实地感受一次,女人生娃,有多不容易。

今天的作者是剑桥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生博士赵英希,请大家放心观看。

生娃传说中的好处,都是真的吗

提到生孩子,著名主持人金星曾这样规劝女星叶璇:

虽然金星老师是个非常懂得展现女性魅力的女人,但不得不说,她这段发言,真的有够直男癌。

生孩子,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生孩子不能治痛经,也不能治月经不调。而且,月经不调和继发性痛经,还可能让你更难怀孕 [2,3]。

生孩子这种说法到底怎么来的?

因为确实有一些的研究发现,生完孩子之后,一些女生的痛经缓解了。

一组台湾的医务人员对三千多名孕产妇进行了调查,发现如果孕妇足月顺产,原发性痛经会有所缓解。(不清楚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差别的童鞋,可以在后台回复“痛经”复习一下)

但研究者们也承认,他们并没有什么证据,能解释清楚这背后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只能猜测,女生痛经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她们在子宫内膜中产生了更多的前列腺素,所以足月分娩之后,子宫内膜释放的前列腺素水平可能低了一些[4]。

还有研究猜测,是因为足月分娩之后,子宫出现了神经元变性,所以分娩后痛经可能消失或减轻[5]。

总之,生孩子缓解痛经的原理还处在“猜测”的阶段。而且,研究中提到的“足月分娩”和“顺产”,这些也不是你能完全掌控的。

如果出现了早产,你的痛经可能缓解不了。

你真的要为了治痛经,生一个孩子吗?治痛经,还是优先考虑止痛药吧。

还有不少研究发现,怀孕和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因为我们女生患乳腺癌的风险和卵巢所生产的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比如,月经来得比较早、绝经比较晚,就是乳腺癌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因为月经周期过长,会会导致乳房组织长时间暴露于高水平激素,可能会刺激到肿瘤细胞的生长。

怀孕和母乳喂养,就可以减少女性一生的月经周期,理论上来说,就可以减少这种暴露时间。

所以,研究人员推测,怀孕和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但生了孩子,并不代表你这辈子就不会患上某些癌症,不然遗传性乳腺癌是怎么来的呢?

降低某些疾病的风险,只是生孩子可能带来的额外奖励,并不是你生孩子的目的。

何况,生孩子还可能给你带来各种疾病风险。

生孩子,让我的身体出了各种问题

怀孕期间,不少新手妈妈一顿猛补,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妊娠期糖尿病。

因为妊娠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孕妇体内的胎盘泌乳素、孕酮、雌激素等抗胰岛素物质增加,导致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了。

而为了保持正常的糖代谢过程,胰岛素就会过多地分泌,甚至可能达到孕前的三四倍。

但是有些妈妈的细胞制造不出来这么多胰岛素,所以只能就处于高血糖状态。

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会对胎儿造成各种风险,也会增加妈妈在产后继续出现2型糖尿病的风险[11,12]。

而且每怀孕一次,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出现的风险会分别增加4%和3% [21,22]。

此外,还有不少妈妈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俗称“漏尿”。

这是因为怀孕分娩期间骨盆底肌肉受损,强度削弱,喷嚏或咳嗽的时候有可能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渗漏,严重地影响了生活质量。

而分娩过后压力性尿失禁也有可能持续存在。

根据一项2012年中国研究,18.6%的孕期女性都会有压力性尿失禁,尤其是在顺产的女性中[13-15]。

此外,怀孕期间和产后会有10%的女性出现便急、7.0%-8.7%的女性出现大便失禁,出现这些状况一般是因为顺产导致肛门肌肉压力降低、肛门括约肌创伤,从而导致大便失禁[16]。

不止这些,在生产过程尤其是顺产过程中,妈妈们也可能会经历会阴裂伤。

在新生儿分娩过程中,阴道和周围组织可能会撕裂,这种一般都会自己愈合,但是如果裂伤非常严重或者进行了会阴切开术,还需要单独进行缝合处理[17]。

可能有人说了,上面提到的都是顺产,那是不是剖腹产就没什么痛苦了?

剖腹产可是通过手术切开腹部和子宫,即使选择了麻醉当时感觉不到什么痛苦,后面有可能会出现术后粘连、伤口感染、子痫等风险 [18]。

美国2009年数据,顺产和剖腹产常见的并发症(每1000例活产有100次以上)[19]:

顺产

剖腹产

脐带并发症(每1000例270次)

异常胎位和胎儿窘迫(每1000例185次)

过期妊娠(每1000例139次)

胎儿心律失常(每1000例185次)

胎儿心律失常(每1000例125次)

脐带并发症(每1000例160次)

羊膜腔并发症(每1000例106次)

高血压,包括子痫和先兆子痫(每1000例137次)

怀孕期间贫血(每1000例133次)

这张表格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是年轻妈妈用自己的健康换来的。

生孩子,让我老了十岁

乳房下垂、妊娠纹,这些在妊娠期激素作用和腹部因为宝宝隆起导致的皮肤纤维断裂,生产以后也很难彻底消除的衰老迹象,还只是表象,很多母亲会在生孩子后出现产后抑郁。

由于产后激素水平变化,很多妈妈会出现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情绪,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想法。

别以为产后抑郁很少见,丧偶式育儿的今天,越来越多中国妈妈承担的精神压力你无法想象。

2011年,福建一项研究发现,有15%的女性会在产后出现抑郁[20]。最关键的是,她们可能出现了很明显的抑郁表现,但很多年轻妈妈并没有选择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帮助。

看到这里,你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你打开任何一部中国家庭影视剧,里面的妈妈永远都是一幅疲惫无比的形象。

而且生孩子带来的精神上的疲惫和衰老,都是有科学证据支持的。

我们人体染色体的末端有个叫端粒的东西,就像鞋带两端的塑料套,保护染色体、防止他们彼此粘连。

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要缩短一点点。端粒太短的时候,细胞就会死亡,然后停止复制。

如果端粒太短,那么人体的心血管、癌症、糖尿病等风险都会增加。

正常人的端粒,会自然地会随着年龄增加而缩短,但比如吸烟、肥胖等就会加速端粒的缩短过程,从而加速“衰老”。

2018年,《人类生殖》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纳入了美国近两千名女性,对她们进行了问卷访谈和抽血检查。

研究人员通过血液检查DNA,分析了她们端粒的相对长度。然后发现,和没有生过孩子的比,生过孩子的母亲细胞端粒更短。

更形象地说,生一次孩子相当于老了11岁[9]。

无独有偶,另外一篇同年发表的研究分析了八百多名菲律宾女性,研究也发现每生一次孩子,她们的端粒老了四个月到四年[10]。

光是把孩子生下来,就能让你衰老这么多,更不要提熬夜喂奶、带娃,以及后面漫长的几十年的操劳了。

今天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鼓励大家不生孩子,更希望大家能清楚地感受到,生孩子不是义务,而是每个母亲的选择,愿意牺牲自己的选择。

参考文献:

1.Li, H. T., Xue, M., Hellerstein, S., Cai, Y., Gao, Y., Zhang, Y., ... & Liu, J. M. (2019). Association of China’s universal two child policy with changes in births and birth related health factors: national, descriptive comparative study. bmj, 366, l4680.

2.Harada, T. (2013). Dysmenorrhea and endometriosis in young women. Yonago acta medica, 56(4), 81.

3.Irregular periods (2017). NHS.UK.

4.Juang, C. M., Yen, M. S., Twu, N. F., Horng, H. C., Yu, H. C., & Chen, C. Y. (2006). Impact of pregnancy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92(3), 221-227.

5.Ju, H., Jones, M., & Mishra, G. (2014).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ysmenorrhea. Epidemiologic reviews, 36(1), 104-113.

6.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6). Reproductive History and Cancer Risk. NIH.

7.Alzheimer's Association. (2018, July 23). Pregnancy and reproductive history may impact dementia risk, study suggests: Plus, the move to re-think the impact of hormone therapy on cognition. ScienceDaily.

8.Eleanor Bailey. (2005). Does having children make you old? Telegraph.

9.Pollack, A. Z., Rivers, K., & Ahrens, K. A. (2018). Parity associated with telomere length among US reproductive age women. Human Reproduction, 33(4), 736-744.

10.Ryan, C. P., Hayes, M. G., Lee, N. R., McDade, T. W., Jones, M. J., Kobor, M. S., ... & Eisenberg, D. T. (2018). Reproduction predicts shorter telomeres and epigenetic age acceleration among young adult women. Scientific reports, 8(1), 1-9.

11.Lain, K. Y., & Catalano, P. M. (2007). Metabolic changes in pregnancy.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50(4), 938-948.

12.杨娜.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母婴 管住嘴和腿不做“糖妈妈”. 中国妇女报.

13.Farrell, S. A., & VM, A. (2001). BaskettTF. Parturition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imiparas. Obstet Gynecol, 97(3), 350-356.

14.Zhu, L., Li, L., Lang, J. H., & Xu, T. (2012).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eri-and 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imiparous women in China: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 23(5), 563-572.

15.Sangsawang, B., & Sangsawang, N. (2013).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egnant women: a review of prevalence,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 24(6), 901-912.

16.Chaliha, C., Sultan, A. H., Bland, J. M., Monga, A. K., & Stanton, S. L. (2001). Anal function: effect of pregnancy and delivery.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85(2), 427-432.

17.NICHD. What are some common complications during labor and delivery? -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18.Caesarean section - Risks. NHS.UK.

19.Stranges, E., Wier, L. M., & Elixhauser, A. (2006). Complicating Conditions of Vaginal Deliveries and Cesarean Sections, 2009: Statistical Brief# 131.

20.Mao, Q., Zhu, L. X., & Su, X. Y. (2011). A comparison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and related factors between Chinese new mothers and fathers.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5‐6), 645-652.

21.Peters, S. A., Yang, L., Guo, Y., Chen, Y., Bian, Z., Tian, X., ... & Chen, J. (2017). Pregnancy, pregnancy loss,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women: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BMC medicine, 15(1), 148.

22.Peters, S. A., Yang, L., Guo, Y., Chen, Y., Bian, Z., Sun, H., ... & Chen, Z. (2019). Pregnancy, pregnancy loss and the risk of diabetes in Chinese women: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