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在《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中,北大详细公布了毕业生的去向,并统计了选择重点用人单位的毕业生,以及分析了毕业生去机关、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的数据。在林林总总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非常醒目:2019年北大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仅仅为50人,而选择当公务员的毕业生,则超过了480人。

根据北大数据,2019年,北大一共有2822人,已经和用人单位签署了第三方协议。而这些签三方协议的北大学子中,有17.08%的毕业生,进入了党政机关。党政机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说白了,就是公务员机关。也就是说,超过480名北大毕业生,2019年都去当公务员了。

不止北大,清华也是如此。2019年,清华大学签三方就业协议的毕业生,一共2674人。其中,选择党政机关的毕业生为272人,占比10.2%。选择企业的为1868人,为69.9%。选择事业单位的为527人,占比19.7%。选择科研单位的为144人,占比5.4%,选择高校的为238人,占比8.9%。从清华大学签三方协议的毕业生的单位性质分布来看,高校和科研单位,留得住人的比例并不多。不管是选择高校的人,还是选择科研的单位的人,都不如选择企业的人多,甚至,也不如选择党政机关的人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样的数据,心中不免五味杂陈。如果连最高学府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都如此短视,目光要么盯着一线互联网大公司,要么盯着公务员机关,怎么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呢?实际上,公务员的工作,一般的二本大学生足以胜任,北大清华毕业生去公务员机关上班纯属大材小用。可是,他们的选择却如此“现实”。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经是清华大学副校长,也是著名的生物学家,既有多年的科研教学经历,也有多年的教育行政管理经历。施一公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清华大学70%-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管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也告诉我,想去金融公司。”

如果大学生们都向清华北大毕业生学习,将来,最优秀的资源都流向企业或者党政机关,那么科研的单位又怎么办呢?

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相信大家考虑的都一样,权和钱,总得占一样,如果历经千辛万苦,毕业了,找个工资很低的工作,岂不是得不偿失?要改变这种现状,除非大幅度提高科研基础研究费用,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一句话,当大家在路上看到一个科学家的时候,心态和看到一个省长或者其他官员的心态一样的时候,社会就步入正轨,人尽其才,状元才不会削尖脑袋去学金融,进党政机关。科学才能强国,只有科学家受到全民族的尊敬,国家才有希望!而不是全民取崇拜公务员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