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场斯诺克,在有形的规则条件下,充满了无形的变数变化,都想一杆清台干净利落的拿下胜利,但每个细节都暗藏着影响结局的细节。每局球都有不同的解法,每个人生有不一样的态度,有人总惦记着把球打进,有的着思考着把球打精彩。赛场如人生,但不同的是:赛场只关心结局,记录的是比分和输赢,而人生留恋的是过程,生命之中留下了多少忘不了的回忆。《粉红三角架》一部纪念斯诺克选手阿历克斯·希金斯的电影,天才有一百种解球方式,但他从来不解自己人生中的斯诺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粉红三角架》:致敬斯诺克里的“飓风”:阿历克斯·希金斯

根据人物传记而改编的电影并不少见,但放在斯诺克里却少之又少,原因或许是这项站着比赛的运动太过于绅士和谦逊,缺乏激情与冲突很难在电影中制造燃点。但2016年BBC却精心上映了一部关于斯诺克题材的电影:《粉红三角架》。电影的主角并不是誉满全球的“台球皇帝”亨得利,也不是天赋异禀的“火箭”奥沙利文,而是遥远的“飓风”阿历克斯·希金斯。阿历克斯·希金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著名的斯努克选手,他打法飘逸、球风浪漫、灵魂不羁,靠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让“枯燥”的斯诺克变得流行起来。但私底下的生活中却是一个酗酒、吸毒、赌博、婚变的混蛋。有着无人能及的天赋,但却活成了一副狼狈不堪的人生,《粉红三角架》惋惜“飓风”希金斯人生的同时致敬了他为斯诺克运动做出的贡献。世上斯诺克天才千千万,而他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飓风”虽然消失,但绚丽还在那里。

“飓风”希金斯与“金块”戴维斯:天才的两种形态

《粉红三角架》以“飓风”希金斯为主角,讲述着他与“金块”史蒂夫·戴维斯之间长达十余年竞争的故事,借此还原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斯诺克的兴起与发展。阿历克斯·希金斯是《粉红三角架》里的灵魂,史蒂夫·戴维斯是他在戏里最大的对手,两位风格迥异选手成为了一生的宿敌,同时也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比赛以及人生态度。希金斯打法激进张扬,大开大合,观赏性十足,像飓风一样的干净利落,他进攻性的打法,颠覆了斯诺克以防守为主的沉闷形象,成为了最受人欢迎的选手;而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史蒂夫·戴维斯,一位低调沉稳,严谨木讷,不懂任何风趣却总能赢得比赛的选手,虽然观赏性不足,但戴维斯几乎垄断了当时所有的奖杯,被人称为“天然金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金斯善攻,戴维斯重守,看似是两者打球的方式不同,但实际上体现着两者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在希金斯眼里,斯诺克是件快乐的事,用自己的表演来给花钱看比赛的人带来快乐,没有什么比打球的快感更重要;而在戴维斯这边,斯诺克是件严肃的事,用所有的极致的细节来赢得比赛,自己是一台不会出错的比赛机器。希金斯的骨子里透着浪漫与自我,生活之中也极致的追求享乐,常年与酒精、香烟甚至毒品相伴,这些阻止不了他傲慢的性格但是却加速了他竞技水平的下滑;戴维斯的骨子里深藏着严谨与刻板,除了斯诺克别无爱好,在经纪人的包装下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明星。一个是随性而为的浪子,一个是为比赛而生的机器,两者是天才的不同表现形式。戴维斯赢得了更多的比赛,而希金斯赢得了更多的想念。

天才的倔强,请用自己的方式去活

“飓风”希金斯的存在一直是斯诺克“票房”的保障,过去人们想看他犀利无比的进攻,后来人们想看他与戴维斯的对决,最后人们甚至对他的身体状况充满了关心(1998年希金斯确认喉癌后依然带病参赛),有希金斯的地方就会有传说。2010年,希金斯在没有被人发觉的情况下在家中去世,尸体腐烂之后才被警察发现。这样的结束方式对于这位斯诺克传奇来说未免太过于凄惨。如果没有那些酒精和毒品,如果他在比赛中多一些保守与稳定,或许他的成就会更高,但那他也就不再是“飓风”希金斯了。每个人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活,哪怕天才也是一样,论球技和荣誉比阿历克斯·希金斯好的球员太多了,但真正影响力比他要大的却屈指可数。

斯诺克的本意是障碍与防守,但世界上最好的斯诺克,也防守不住一颗渴望自由与表现的灵魂。没有人的人生是完整的,我们在惋惜“飓风”希金斯垂暮的晚年时,也从来没有遗忘过他青春时的辉煌。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冠军,但没有人能成为下一个“飓风”阿历克斯·希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