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5月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和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第一次现场督导检查。在检查中,检查组发现部分小区存在垃圾桶有破损、无桶盖等六大问题。

六个检查组现场检查垃圾分类

检查组分六组分别对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昌平区进行现场检查,副市长张家明带队,韩耕副秘书长、市城市管理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城管执法局参加检查。现场共检查12个社区、3家社会单位、3个垃圾处理设施。

督导检查组现场重点查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动员情况、小区桶站设置情况、人员指导情况、桶站周边卫生情况、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小区物业责任落实情况。

现场检查发现六大问题

记者从北京市城管委了解到,检查中发现,大部分小区垃圾分类桶站设置基本到位,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比如有的小区桶站设置不够规范、标准不高,垃圾桶比较脏,有破损,基本无桶盖。有的社区桶站值守力量不足,小区内厨余垃圾桶摆放点位多,但值守人员比较少,分类指引还未落地,桶内垃圾分类不够精准。

此外,一些社区、物业宣传力度不够大,楼门长等社工还未参与进来。有的小区再生资源企业还未进入,存在居民翻桶、捡拾可回收物等情况,在小区内有乱堆乱放问题。有的小区内缺少再生资源回收点和大件垃圾暂存点。

检查组还发现一个垃圾密闭式清洁站存在垃圾桶破旧、厨余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一个垃圾转运站车间内有异味,除臭措施还不够完善。

检查人员现场督促相关区、街道、物业单位积极整改落实,执法人员对相关单位责任人进行宣传教育、警告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各区自查发现九项问题

除了市级督导检查外,各区还开展了自查,对90个社区、162家社会单位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市城市管理委组织机关干部四级调研员(含以上人员)共163人,遵照就地就便的原则对自己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情况暗访摸底。共梳理出来桶站设置不规范;垃圾桶不洁、标识损坏,标识更新不到位;厨余垃圾分类质量差;指导员不足;垃圾清运不及时;大件家具暂存和回收点位未到位;部分小区未设置宣传海报或条幅;宾馆仍存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情况;餐饮企业对落实光盘行动的告知不充分等九类问题。

将逐一落实整改发现的问题

现场检查中,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提出要求,小区内桶站设置要坚持高标准、规范设置,厨余垃圾桶要相对集中、有人值守,保持桶站干净、整洁、完好,让居民愿意往桶内分类投放。同时,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把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者、楼门长等志愿者调动起来,加强宣传指引,让居民确实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张家明表示,要引进再生资源企业,确实将小区可回收物收集起来,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在这方面,市里要出政策,区里要积极引进。此外,要把小区内的大件垃圾暂存点建立起来,使大件垃圾有处存放。

北京市城管委表示,这次检查中发现的具体点位上的问题,将由各区逐一落实整改。下一步,将按照北京市相关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丁天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