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李晓哲

五月的青岛春潮涌动,青春闪光正当时。在青岛市委党校,有一位青年学者,将科研工作视为忠贞不渝的事业,矢志不移地在党的政治学理论领域探索追求、默默耕耘,用不懈奋斗的身姿为青春作注,成为科研战线上的后起之秀。

他,就是今年39岁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涛。15年来,他沉心静气苦炼内功、与时俱进阐释党的创新理论、锐意进取勇攀科研高峰,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青年教师教学新秀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虚心学习 早日站上三尺讲台

2006年硕士毕业进入青岛市委党校工作后,孙涛很快就感受到能力不足的压力。他深知党校是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扎扎实实掌握真本领,才能帮助党的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提升能力素养,才能牢牢守住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阵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无悔的青春。

从走出校门不久的青葱学子到站上三尺讲台的理论教师,实现这一角色转换并不容易。孙涛把党校当作加油站,一头扎进图书馆和各种数据库,如饥似渴地研读马列经典和专业文献,不断淬炼政治思想、强化专业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到市南区珠海路街道办事处挂职主任助理,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了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为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很幸运,起步阶段受到很多前辈的点拨和指教。”孙涛说。为了提高授课能力,他经常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请教,力求教学选题精准。在备课方面自己狠下功夫,每次试讲说课前总要对着镜子或者在空旷的教室里反复练习。“我试讲后,评课专家总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意见建议;每逢遇到学术难题,专家教授也常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感谢学校有这么好的制度安排和学术氛围!”

绽放教学一线,不负青春韶华。2009年,经过3年的打磨和沉淀,28岁的孙涛顺利站上了党校的三尺讲台。

心无旁骛 努力践行“用学术讲政治”

“党校要用学术讲政治,学术是手段,政治是目的,学术要为政治服好务。”在孙涛看来,讲好政治课的前提是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背景,其中研究方向至关重要,“对青年教师来说,同时涉猎很多领域、广泛撒网并不可取,应当瞄准一个领域的一两个方向精耕细作、厚积薄发。”十几年来,他紧紧围绕社会治理方向与时俱进开展创新性研究,从党建引领、新社会阶层参与、大数据、社会治理共同体、核心价值观融入等视角切入社会治理研究,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完善自己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学术框架和体系,努力成长为专家型学者。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环节。“党校姓党,作为党校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忠诚党的信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谈起教学,孙涛掷地有声。十年来,他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把自己在学术研究中的思考更多地转化到课堂中,强化政治学课程的学术含量和理论支撑,力争把理论讲透、将问题说清、让学员学有所获,充分展示理论的魅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作用。

同时,他积极参加义务宣讲,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用生动的案例和接地气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基层干部群众讲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好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讲好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努力讲出思想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城市的温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潜心科研 板凳甘坐十年冷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提起孙涛,同事们纷纷点赞的高频词都是“勤奋”“能吃苦”。

“屁股坐不到椅子上,学问就不会自己长到脑袋里去。”孙涛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做学术、搞科研需要有“板凳甘做十年冷”的静气,要真正静下心来、投入进去、深入思考、反复琢磨。在孙涛的校历表上,从来都没有周末和寒暑假的概念,每天到办公室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准备教学专题是生活常态,哪天不来都浑身难受,脑子不停转,有一点灵感就赶紧记下来。科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孙涛到底下了多少工夫?他办公桌前地板上那两个大脚印子就是见证——经年累月的伏案钻研,让那块原本漆红的木地板悄然掉了漆、变成原木色的坑。“我很普通,没有过人的智慧,只能多加努力。”

多年来,孙涛全心投入、不断强化科研的基础性地位,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坚持在地方政府社会治理领域深耕,把牢“课题带动”这个有力抓手,在研究领域不断建立学术影响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先后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8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五个维度》等文章被《新华文摘》等多家重要中央媒体转载;主持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30余项;荣获全国、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和青岛市社科成果奖近10项。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孙涛相信,青年教师只要选准方向并足够勤奋,久久为功,终有所获。因为“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潜心科研的岁月中,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这让孙涛对妻儿父母心怀抱歉和感恩:“这些年,他们承担了很多,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我们育儿比较佛系,不过两个孩子都很省心、也很争气。”身教重于言教,他努力奋斗、躬身前行的样子,孩子们自然看在眼里、印在心上。

坚守初心 勇于攀登学术高峰

“青年人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才能体现时代担当。”奋进在学术研究的征程上,孙涛把党的政治理论工作当作终生事业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确立争创一流的目标,不断攀登学术高峰,让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经过刻苦学习,在接受了为期4年的系统学术训练后,他于2015年拿下了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法学博士学位。“读博的过程很痛苦,但痛苦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有时候遇到瓶颈、思路阻滞实在进行不下去了,他就把自己埋进书海里去寻找灵感;同时充分利用学员资源、依靠部门领导和组织平台的力量,积极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充分获取第一手资料,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法解决问题,常常能够柳暗花明。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登高才能望远。2016年,孙涛进入山东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始攻读博士后。“这是一段宝贵的科研经历,登上一个更高的层次会有更宽广的学术视野。”然而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还差得很远。”他始终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坚持多看多学,紧紧追踪学科前沿,努力占领制高点。

追光的人,自己也会身披万丈光芒。不知不觉中,科研能力很强的孙涛已经成长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孙涛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单位的悉心培养。党校有青年教师‘多帮一’培养机制和创新工程以及精品配套等激励制度,有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宽容和帮助,我们才能多出成果。”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还很遥远。“荣获今年全省五一劳动奖章,对我来说是荣誉也是肯定。”孙涛坦诚地说,“像我这样默默无闻在教研一线奋斗的人还有很多,我只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谈起初心和使命,孙涛信心满满:“今后我要继续埋头苦干,坚持用学术讲好政治,以‘四名四高’为导向,争取把每堂课打造成精品课、在科研方面多出精品力作,踏踏实实尽到一名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本分。”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孙涛他们这批青年博士的个人素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都不错,他们互相督促、奋发向上,已经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未来可期。”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敬志伟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