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外媒资料看到,美国那所神秘的生化实验室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又重新运行了。这处生化实验室全称是“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然重启

据外媒资料显示,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是美国一处安全4级的生物实验室。该实验室自从1969年以来,美军就借助这所实验室进行生物武器防御的研究。据有关资料显示,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存有几十种可怕的病毒,比如炭疽杆菌、埃博拉病供需、布鲁氏菌等,该实验室还进行检测试剂、疫苗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2019年6月,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关闭,据美国CDC认为,该实验违反标准操作程序,对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了威胁。7月,美国CDC要求该实验室关闭,并停止相关研究,而给出的原因却让非专业人士都质疑,居然没有足够系统净化实验室生产的废水。一所先进的实验室,居然因为废水问题被关闭,显然不能让人理解。

其实美国CDC要求该实验室关闭后,该实验室还有人员在一些实验室继续实验,据说这是美军高层批准的。

对于德特克里堡谜一般的关闭,2020年3月10日,美国白宫的请愿网站就出现一个请愿帖,要求美国政府就德特里克堡关闭的原因进行说明,并质问美国政府是否存在病毒泄露问题。

此后关于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的信息在网上一度被屏蔽删除,没过多久,3月27日传出美国德特里克堡实验室重新启动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国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德特里克堡实验室重启美国当然有理由,美国一个叫霍伦的参议员认为,他认为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在传染病传播和控制有重要的研究,现在美国在抗击疫情上,需要这样的实验室发挥作用。

据资料显示,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之所以引起美国民众的注意,主要还是这所实验室历史上发生的事故太多,据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实验室就发生炭疽病等端毒株、菌株丢失的事故。2002年,实验室一名研究人员还被炭疽病感染,甚至实验室的办公室都发现炭疽病菌。2010年,更发生一个奇葩的事,一个女研究员居然在困在零下30度的冷冻室。

时机生疑

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现在全球既出名又神秘,不过美国选择在疫情严重下让德特里克堡实验室重启,看上去合情合理,其实选准这个时机让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大规模运行,没人会怀疑。这或许就是美国内幕。

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从关闭到重启始终令人生疑,民众对它的关注,主要还是这所实验室存有可怕的病毒,而且还研究更可怕病毒。现在美国面对新冠病毒的威胁,让德特里克堡实验重新开启,给外界印象是该实验室将助力美国抗击疫情,但德特里克堡宣布重新运行时并没有停止运作,之前有些实验室依旧在运行,具体研究什么,只有美国军方知道。

不过此时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加入美国抗击疫情中,没人会怀疑,也会和川老头之前所说疫情已经进入临床试验,或许能合上拍。

谁都知道,任何一种疫情研制都不可能跳过动物,直接在人身体上试用。而美国疫情爆发之后,川老头就曾宣布,美国疫苗很快出来,当时没人注意,但川老头说话有时需要分析,或许美国疫苗会第一个研制成功。如果这样算的话,美国对新冠疫苗的研究,至少应在2019年,而且还要早于美国那场大流感,否则不可能不到一年就研究出疫苗。但近日从副总统彭斯到医院不戴口罩,以及抖音上传的美国一则视频,说是有人打疫苗了。或许这些都不是凭空捏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疫苗与德特里克堡实验室有什么关系?

关系很大,因为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主要研究疫苗,而德特里克堡关闭后有些实验室还运行,是否是研究疫苗呢?现在让该实验室全面运行,到时疫苗研究成功后,也为德特里克堡实验洗刷“神秘罪名”。

耐人寻味

没人弄懂德特里克堡实验的内幕。借助网络媒体资料,包括那个美国小伙弄的时间轴,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19年到2020年一些事件。

2019年1月,美国组织一场防生化演习,据说名字就叫“赤色感染”,而目标国就是我国发生疫情后,美国如何应对。但这场演习参与部门多,持续时间长,而且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组织的,必定有军方背景。演习持续到8月份。而在大演习期间出现德特里克堡实验室被关闭的消息。

2019年9月,美国爆发大流感,据说有1900万人被感染,1万多人死亡。而美国疫情爆发后,美国CDC的主任也承认大流感中有新冠病毒者。一场演习结束不久就发生流感让人不理解。

2019年10月,美国派出129人的代表团参加武汉世界军人运动大会。之前美国从不参加这样的运动会,在这次军运会上,美国没获得奖牌,居然却出现类似疟疾的病症。后来还传出那个“零号病人”美军自行车女运动员。不过这些人都神秘消失了。美国疫情下也不见他们露面,难道都去见上帝了?

当然还有很多,从这些时间轴来看,德特里克堡实验室恰好在这个时间轴上,这所实验室是否参加美国的生化大演习?是否与美国大流感有关?一切都是谜。作为美国军队的实验室,没人敢去调查,此时借助疫情重新运行,暂且不说排水的问题,是不是出来消毒了?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