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宋承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影响,随着疫情防控取得 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恢复。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中国区执行副校长、管理工程系教授 诺奇 近日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相信在疫情过后将得到更好恢复。他同时认为,全球经济“去全球化”进程没有可持续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对此,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中国区执行副校长、管理工程系教授诺奇表示,限制性防控措施难免要付出经济代价,但控制疫情是恢复经济的基本前提。他认为,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经济将得到更好恢复。

诺奇说:“首先,中国在应对此次疫情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未来的发展变化,加大了对数字科技领域的投入,优化了行政治理体系。其次,中国的体制发挥了作用,尤其是制定计划并加以落实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此外,中国正在迈入一个新的社会经济体系,更加注重科研和教育,创新能力将占据主导地位。最后,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拥有更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实施空间。”

意大利同样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目前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20万。意大利财政部预计2020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同比下降8%,出口行业受损严重。诺奇认为,疫情过后,中国市场将是意大利出口企业的机遇所在,他希望双方能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

他说:“在很多商品货物领域,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意大利企业无法忽视这一点。新冠肺炎疫情将带动健康行业的商品和服务,意大利企业全方位覆盖这些领域,可以在中国开拓更多市场。希望中国能考虑到意大利中小企业的情况,开展更有效的经贸合作,使更多意大利产品能够出口中国。”

有观点称,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带来巨大挑战,甚至可能引发“去全球化”的进程。对此,诺奇认为,世界经济“去全球化”不具有可持续性。他说:“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突然打断这种联系,并将产业收回是过犹不及的做法。全球生产活动可能会面临局部和有限范围的重组,但‘去全球化’的进程无法持续。除了生产层面外,需求层面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的企业都依赖全球范围的需求,这些市场因素让企业自然而然地以全球化眼光思考问题,并不受政治思维的左右。”

诺奇最后指出,当前情况下,各国应该发扬协作精神,在对等和透明的基础上开展全球治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