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我知道了,他不是我亲生的,但我还是想拼了命救他。”江西省九江市的许女士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现在只希望能够救治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女士的孩子 受访者供图

准备割肝救子,却发现孩子不是血亲

今年2月17日,许女士的孩子因腹部疼痛前往医院检查,查出肝癌晚期并伴门静脉癌栓。许女士称,那时检查出来时就已经很严重了,医生说赶紧肝移植,孩子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当时我决定割肝救治自己的孩子。”许女士的声音听起来特别微弱,可等到4月21日,DAN鉴定结果出来后,一个晴天霹雳消息让许女士震惊了:许女士并非孩子的生物学母亲。“那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把孩子的路一条条堵死。”

在入院做全面检查期间,血型检测单显示,孩子是AB型,而许女士与爱人的血型都是A型。“我们做了两次血型检测,但结果是一样的。当时医生还问我们也没有乙肝,我和爱人也都没有,当时才开始觉得奇怪。”

后来他们又到江西省司法鉴定中心去做亲子鉴定,鉴定报告也显示,根据DNA分析结果,许女士并非孩子的生物学母亲。

DNA鉴定两人无血缘关系 受访者供图

28年前,许女士在开封医专第二附属医院(现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生下孩子,许女士与同产房的孕妇几乎同时产下男婴,然后被护士带至婴儿房。出院时,护士把孩子给我们之后,就带到家中。

“为了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进行肝脏移植,我爱人4月初到了儿子的出生医院,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最终在河南驻马店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原本以为找到亲生儿子,现在的孩子有可以进行肝移植的希望,然而希望也最终落空。因为孩子的血缘母亲,在上个月也被确诊肝癌。

当年生产医院着手调查

这次“抱错”让两个孩子的人生错换了28年。两个家庭长大的孩子,28年后的今天,一个孩子在当地公安系统工作,另一个却受家族遗传影响患有肝癌,躺在医院病床上接受治疗。

“虽然现在我知道他不是我亲生的,但我还是想拼了命救他。”许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求生欲特别强,我特别舍不得,这么阳光的孩子患有这么严重的病,对他太残忍了,我真的特别想把孩子治好。

“我和我爱人一直很健康,在孩子两岁的时候,上幼儿园前做体检时,报告显示他患有乙肝,当时身边的人都没有患乙肝,也没有接触过什么人,怎么会有乙肝呢?”许女士表示,这二十多年来,一直把孩子当作宝贝,生怕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孩子从小体质弱,大学学的医学专业,毕业后在医疗单位工作,并结婚,现在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

“但目前治病已经花费五十余万元,且家中车已变卖,房子也在网上挂出,我们一直在筹钱。靶向药、打免疫针等需要大量的费用,而且我们也在水滴筹上也发起了求助信息,一个幸福家庭全部破碎了。”许女士告诉记者。

4月25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院长张祎捷称,该院正在自查,试图厘清当年这一错误是如何犯的。4月26日,开封市卫健委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卫健委正在督促医院做好相关责任的落实。由于时间太长,医院经历过改制,找到助产士意义不大,主要涉及赔偿问题。

“但我的孩子还在医院,等待着能够匹配移植的肝源,医院虽然在调查,但是孩子的病却等不起,希望孩子能够好起来。”

为什么抱错婴儿的悲剧会发生?

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邹丽颖教授告诉记者,这主要是身份识别管理的问题。在1992年之前,我国实施的是母婴分离、新生儿集中管理、人工喂养的护理形式。那时候也有身份识别的管理政策,但是刚生下来的孩子集中管理喂养,再加上个别医院政策落实不到位,出现管理漏洞,才会导致错抱婴儿这种事情发生。

不过,从1992年,我国开始推广母婴同室、床旁护理。邹丽颖教授介绍,“在我们医院,会在妈妈的大床旁放一个小床,从生产到出院妈妈和宝宝一直是在一起。母婴同室相对于母婴分离,抱错宝宝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而且,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更明确了“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等机制,极大降低了错抱的几率。

邹丽颖教授表示,“目前,抱错婴儿这种事在医院里尤其是大医院里,几乎不可能发生,医院都有一套自己的安全体系。在我们医院,会在产妇生产后第一时间给婴儿绑上脚环,上面有身份信息。每次地点转移和交接都会重新核对信息。医院一年一万七左右的分娩量,没有出现过抱错的现象。”

编后:

许女士孩子现在是肝癌晚期,目前已无力治疗。如有爱心人士请联系健康时报,孔记者:17861106183(微信同号)。

本文编辑:任璇

审稿主任:杨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