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药未来发展

一场始料未及的疫病让2020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的晚。新型病毒的未知性不仅引发了普通群众的恐慌,同时也让医学界措手不及。初期新增患病人数几乎每日突破记录。封城、劝返……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潜伏着危机,人民的情绪也逐渐由不安转为群体性焦虑,社会冲突事件频发,网民热议不绝。巨大的事态压力加重了医者的负担,找到研究治疗方案迫在眉睫,面对全新的病毒,我们必须解决如何用药的问题。

中药在疫情中的表现

在此次疫情中,湖北省作为新冠肺炎最初也是最大爆发点,医疗研究一直处于全国一线。医学专家经过多次尝试、研讨与试验,在治疗中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中药参与治疗率较高。

据统计,湖北省的中药使用率累计达到92%,其中集中隔离点中药使用率为94%, 方舱医院中药使用率更是达到了9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中药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介绍,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老百姓对中药有种精神需求,似乎吃了中药之后能纾解紧张的情绪。而中国中药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也表示,病患在新冠肺炎初期就开始吃中药,能大概率防止它由轻症转为重症。

从图可以看出,中西结合治疗下轻症转重症的病例仅占纯西医治疗的16.0%,死亡率也只有后者的22.7%。这充分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效用与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舆论走向难料。人民日报一则“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直接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双黄连药制品罄销。

后续,#请勿抢购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专家回应双黄连药效#等相关话题又多次占据微博热搜榜前列。这样的转折让中药的处境一下子变得难堪起来。

人民日报的微博下,大多群众都很难平复从希望到失望的反转之后的复杂心境。在此期间,还有一批“别有用心”的异见人士趁着民声鼎沸浑水摸鱼,引导舆论走向。虽然最后澄清完整的治疗方案还在研究阶段,但这次“乌龙”之后,还是有不少网友表示“谨慎”,对中药有了一定的抗拒心理。

撇开争论,中药在此次疫情中的具体表现到底如何呢?迄今为止,我国针对新冠肺炎已经进行了很多的药物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颁布到了第七版,强调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药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使医疗救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且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案确实取得了成效。患者的体温恢复、症状消失和住院时间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从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到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黄璐琦院士、仝小林院士等等,都一直强调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药方和中成药。西医界的专家钟南山院士强调要重视中药,张文宏教授也称:“中药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后各省响应号召,积极推广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坚持中西结合,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从中国爆发,至今已蔓延到世界。目前国外的确诊人数已远超中国,中国治理疫情的经验对世界来说非常珍贵。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对世界公开数据,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中国的治疗方案,怀着这样的使命,中药抗疫的经验走出了国门。虽然前期中药治疗在国际面临争议,如日本时报的英文版标题是这样的:

亚太/科学与健康

治疗冠状病毒的草药引发了对传统中药的争议

从其在国内外的表现可以看出,中药在此次疫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相辅相成,协同抗疫,其表现有目共睹。关于中西存在的争议,援引张伯礼院士的话来讲就是:“争这个是无聊的,没有什么意义,治好病是真的。各自医学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西医急性重病抢救的时候,那些手段谁也替代不了,对改善功能性疾病的慢性病,中药的优势也很突出。中国人应该感到幸福,中国人有两套医学保证,有什么不好的呢?何必分你的我的?”

国家助力中药创新

不管是在此次疫情中,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药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西医的结合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医疗体系。传承发展中医,不仅是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也是缓解我国医疗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它还能够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更便宜的治病选择。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文化来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不仅是我们对中药发展的期望,也是对中国的医疗体系不断进步、中国人民更加健康的期望。《意见》中对中药发展的指导是:

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推动中医开放发展。

在中药的传承发展上,已经有人走在了前列,鼓励更多的中医与科研工作者前进。屠呦呦团队发明了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向世界递上了一张中医名片。在此次的疫情中,中医的不俗表现也展示了中医是是能治病的“好医”。

人工智能给中药注入新动力

展望中药未来发展,让人充满期待,但同时也存在着挑战。虽然中药根基深厚,但我们对它挖掘力度不够,直接导致中药利用效率低下。再者,比起西医的系统试验,中药更依赖临床试验,致使总结和经验提炼过程比较缓慢。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促进中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了中药领域,并在其中逐步扩大它的优势。

上海蔡同德堂制药和医库云共同开发的AI合作项目——“中药新智造”能在两分钟内分辨出一株中药的真伪、产地和品质等多方面参数。

可见在与中药磨合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充分发挥了它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优势,使更多资料得到了有效的编排和整理。继续深入下去,人工智能还有望建立起医诊模型,形成与中医专家同等水平的自动处方。在中医看重的治未病这方面,它可以利用它建立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云平台对症开方,从而减少医疗费用,改善医疗物资短缺的情况,更好地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人工智能与中药的结合必定能够使中药得到更好的传承。随着两者的持续发展,相关的规章管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则需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探讨。然而,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群众都是我们的基数。期待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论来自何方,愿意了解中医并为中医尽一份力。

文案:李汶珈 唐艺荣 陆树辰

制图:闫瑞

排版:江博涵

数据来源: 中药管理局 人民日报 中国新闻网 中药材天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