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古诗词,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很多古诗词是需要人生阅历才能读懂的。当母亲老去,我们读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物是人非,我们读懂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久居他乡,我们读懂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前不以为然的诗词名句,现在无疑成了至理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洗儿诗》,相信很多人以前就不理解,苏轼为什么要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难道还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的吗?不过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尤其是为人父母后,便愈发觉得苏轼的这首诗真乃至理名言。在具体看苏轼这首诗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它的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反对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构陷入狱,这就是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后来幸好有多位元老重臣营救,加上宋代“不杀士大夫”的祖训,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就在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他生下一个男孩,于是便有了这首《洗儿诗》。而大致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后,它的核心思想就很好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首先,诗的前两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即世人养育儿子都盼望着他能够一生聪明,我自己却反倒被聪明误了一生。一个“望”字,写尽了世人对孩子的期待,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个“误”字,则又写尽了苏轼一生的凄惨遭遇。而究其原因,根据苏轼这两句诗来看,就是因为诗人太过于聪明。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用聪明来形容他自然可以,但是我们也都知道,苏轼正是因为太聪明,反而惹人嫉妒,遭人陷害,仕途更是一挫再挫。所以诗的后两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苏轼以自己的切身经验得出的人生感悟。它的意思是说,我只愿自己的孩子愚笨,没有灾难,也没有祸患,直到成为公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苏轼所说的“愚且鲁”,并不是真的愚笨,而是一种大智若愚。这是苏轼自己不曾有过的一种智慧,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这种大智若愚的智慧。毕竟,苏轼说到底还是期待孩子能够成为公卿之家。不过不是打击苏轼,真正能大智若愚,在仕途上做到高官,还能无灾无难安然一生的又有几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我们来说,尽管“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但相信还是有不少人同苏轼一样都是心有所待的。当然,苏轼对儿子的美好愿望,充满了他的主观色彩,只是一种个人见解罢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如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所写的《反东坡洗儿诗》就有“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之句。

综上所述,苏轼的这首《洗儿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炼词炼意俱佳,并且是苏轼真切的有感而发。“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以前不以为然,现在却奉为至理名言。当然,这只是个人的观点。如果是你,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还是“愚笨”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