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歌手当打之年》的谢幕,另一档音乐综艺《天赐的声音》越来越让我感兴趣。

《歌手当打之年》看的是个人才华发挥,《天赐的声音》更着重合作碰撞出火花。

有人说,《歌手》不要的歌手全去了《天赐的声音》,我不认同这个说法,《天赐的声音》虽然制作上有些弱势,但来的歌手并不弱,特别是台上的几位音乐合伙人,全都是实力唱将,正处当打之年。

第9期《天赐的声音》来的飞行音乐合伙人,好几位都是唱作人,像阿肆、高进、动力火车,那吾克热都让人充满期待。

但看完整场表演后,很失望,特别是前半部分两两合作的演唱,发现这几位在作品整体把控上很失水准,也难怪在场乐评人如此冷嘲热讽了。

阿肆、品冠《寻人启事》

阿肆,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音乐人,她有几首歌我非常喜欢,像《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预谋邂逅》。特别是《预谋邂逅》,我曾单曲循环的。

那年在通州大运河畔的草莓音乐节,现场看阿肆唱《预谋邂逅》,她是那样低调,不事张扬,只是安安静静站在那里唱歌,对她越来越喜欢。

在我的印象中,阿肆属于那种非常有灵气、聪慧而敏感的女生,拥有着非常有辨识度的独特嗓音。她一张口唱歌,你就会知道是阿肆。

阿肆能够选择品冠合作,我颇为意外。品冠的歌都是那种温暖抒情的,这两人从年纪到擅长的音乐形式都不太搭。

我对品冠的印象,还停留在"无印良品"阶段,那首《掌心》应该是他们的成名作,非常美,单飞后的品冠,我对他的印象是模糊的。

阿肆和品冠联袂表演,我有点无法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两人演唱的《寻人启示》,我更喜欢阿肆的表达。她的情感是有指向性的,虽然她的声音似乎不太适合这首情歌,但会带给人感触。

而品冠,声音比阿肆更优美动听,但好像缺了一点什么,显得较为空洞,让我感受不到他唱寻人启示的目标感,没有一个具体的倾诉对象。

感觉阿肆和品冠的唱法,完全代表了两代人的演唱方式。

品冠这些90年代的歌手,那时候的音乐更注重声音的美感,旋律的动听,对感情的投入度要求不高,由于已习惯了那种唱法,很难抛开既定局囿。

阿肆所处年代的音乐,更注重音乐的情感和个性化,也更容易唱到人的心里去,嗓音的独特性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

我从一开始担心阿肆,到听完她的演绎,悬着的心落了下来,这还是我喜欢的那个阿肆,无论擅长与否,都能把一首歌唱出她自己的情感和味道出来。

动力火车、高进《雨蝶》

动力火车的音乐,可以称为是一代人的记忆了吧,《当》、《背叛情歌》、《第一滴泪》《忠孝东路走九遍》、《酒醉的探戈》等,好歌都数不过来。

这次在舞台上见到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从两位帅哥的面容,也看到了岁月的沧桑巨变。

高进大哥还是对歌红人不红这事儿斤斤计较着,再次提到自己被忽略被冷落。第一次提,可能会让人产生同情,第二次提就让人感受到人不够大度了。

歌红说明写的歌好,歌手演绎得好。如果自己没有把它唱红,说明自己欠缺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没有什么可抱怨和一再提起的,可是高进一直一直在舞台上提及此事,这种絮叨,其实很败好感度。

两位过气歌手同台,应该拿出优秀作品来证明自己,而不是靠讲故事。

听完他们的《雨蝶》,发现这首歌的编曲有很大问题,很不适合这首歌,和这首歌的情绪有非常强烈的违和感,以至于我分出两个我,一个听歌,一个听编曲,非常的分裂。

高进的演绎,让我怀疑是在唱《雨蝶》这首歌吗,这样柔情似水的情歌,怎么到他的嘴里,唱出了哥们义气的感受呢,非常的难以接受。也难怪被多位乐评人毒舌了。

动力火车的演绎属于正常发挥,没有惊喜,但也不失望,听他们唱歌,满满的回忆,仿佛时间一下拉回到《还珠格格》时期。

他们两组的演唱,既不在一个时空,也不在一个频道,没有碰撞出火花,倒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

这首《雨蝶》,是合作演绎看到现在,最难以让人接受的一首。

那吾克热、高嘉朗《来自天堂的魔鬼》

那吾克热自从在《中国新说唱》走红后,已经很久没看到他,这次他能参加《天赐的声音》很是惊喜。

一直喜欢那吾克热,他的RAP是非常强的,甚至我认为他和艾热是平分秋色的。

他这次和高嘉朗合作的是《来自天堂的魔鬼》,这首歌如果演绎好,现场视听感会非常强。但遗憾的是,因为高嘉朗的失误,让这么美的一首歌,成为了平庸之作。

高嘉朗这个名字对于我是陌生的,当然也就对他没有什么期待,只不过他的第一句就唱跑调,还是让我很吃惊。

这样,是不是太不尊重舞台了?

关键是他不止一次失误,中间还有忘词,忘词加跑调,这是在一个正式舞台非常严重的事故,无论怎么解释,这都是不可原谅的。

那吾克热的RAP反倒成了主角,引领着高嘉朗的VOCAL,强弱太明显,也让这首歌不再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的合作舞台,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三首歌曲,没有一首是比较优秀、比较完整的,要么是演唱上的默契不足,要么是编曲有问题,要么是演唱失误。

这些音乐人都出道多年,有很多成名作品的,为什么在与人合作时,却状况百出,不能拿出一首比得过现场导师音乐合作人们的作品呢?

我想可能还是整体把控能力的问题。

这要求音乐人不仅自己要表现好,还要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和默契配合,编曲上还要重新创作,这就对人有了综合素质的要求,这时,有些音乐人的短板就露出来了。

看来,一台好的演出,哪里是管好自己那么简单,需要综合能力都达到高标,才能有一个好的舞台呈现。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样看来,台上的五位音乐合伙人果然不同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