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德(Gilead Sciences , Inc.,台湾分公司为吉立亚医药有限公司)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4月23日传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临床实验疗效欠佳,让焦急等待疫病解药的人们大失所望。然而,不少人冷静下来后,还是决定等待美国实验结果出炉再说。美国负责实验的官方人士透露,结果有望提前到5月中旬产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透社24日独家报道,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简称NIAID)2月展开的瑞德西韦COVID-19随机双盲临床实验,最快有望在5月中旬发布结果。负责带领实验的Andre Kalil博士受访时透露,初步结果甚至有机会更快出炉。NIAID试验招募到的患者已超过原定的400-500人,研究希望找出瑞德西韦是否改善治疗结果,例如住院天数、患者是否需要呼吸器以及存活率。

在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服务的医师透露,自3月23日起,他们已对41名COVID-19重症患者提供瑞德西韦,至今无人死亡,其中半数已经出院回家。

不过,路透社联系到的多名医师依旧表示,中国的临床实验及美国几篇用药报道,仍无法提供足够信息来断定瑞德西韦对COVID-19是否真有疗效。只有通过严格的临床实验,比较试验组(给予瑞德西韦)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身体状况,才能知道瑞德西韦的疗效如何。

根据奇美医院网站解释,在双盲试验中,为了要避免人为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受试者随机分配的资料由第三方保管,受试者与研究人员均不知道谁是试验组、谁是对照组,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

英国金融时报23日独家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意外公布的草稿,瑞德西韦首次在中国进行的随机临床实验显示,投药后COVID-19患者病况并无法改变善,血液中的病原体数量也未减少。这项实验涵盖了237名病患,其中158人给予药物、其余79人作为对照组。不只如此,部分患者给予瑞德西韦后出现明显副作用,18人因此停药。

对此,Gilead发言人强调,“上述临床研究因为招募的患者过少,决定提前终止,其统计检定力不足(underpowered),无法产生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

美国健康新闻网站STAT News 4月16日报道,根据该媒体取得的消息,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ine)以瑞德西韦治疗COVID-19重症病患后,患者的发烧及呼吸道症状迅速改善,几乎所有患者不到一周就可出院。

不过,Gilead媒体关系部资深主任Chris Ridley在STAT消息传出后呼吁大家要冷静,直指媒体报道虽令人振奋,但难以判定疗效,仍需对完整数据进行分析。他说,“我们预期第三阶段实验的COVID-19重症患者资料将在4月底出炉,其他研究则会在5月产出额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