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前,长江重点水域将全面禁捕。届时,长江干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要实现全面彻底禁捕,做到“清船”“清网”“清江”“清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种。长江禁捕直接涉及“一江、两湖、七河”。当前禁捕的各项工作进展如何?怎样保障年底前实现“清船”“清网”?世代以渔为生的人们的生计怎么办?

全面禁捕决心坚定

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宝库,然而长期以来人类活动严重威胁着长江的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在此前举行的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研讨会上,专家指出,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白鲟、白鱀豚、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的自然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保护形势严峻。

按期实现长江流域全面禁捕,是践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举措。中央领导同志指出,长江“十年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这项工作涉及地域广、持续时间长,特别是牵涉近30万渔民的生计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据专家测算,长江鱼类性成熟年龄在3岁左右,实施10年禁捕,多数鱼类可以完成三个世代的繁殖周期,实现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多倍增加。

“目前,长江退捕正按预期进度推进,各方面的信心决心都比较足。”日前的长江流域禁捕和渔民安置保障工作视频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率先实现全面禁捕,上海市全域、重庆市主城区等水域实现了全面退捕;5.69万艘渔船完成退捕补偿、证书回收、船网拆解,约12.8万退捕渔民通过就业服务、生活补助、医疗社保得到妥善安置;长江口等重点水域非法捕捞行为得到遏制。

截至目前,江西省46个禁捕退捕任务县(市、区)全部发布了禁捕公告,禁捕水域捕捞渔船全部封存上岸。江西省副省长胡强介绍,除中央下拔的资金外,已统筹3.35亿元资金用于禁捕退捕工作,其中安排省级财政1.6亿元;已建档立卡退捕渔民16940户(一户一证),占任务总数的86.9%;回收处置渔船10942艘,占任务总数的56.1%。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湖北省副省长万勇说,全省83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于今年1月1日全部实施禁捕。下一步,480公里的荆江段计划于今年6月底实现禁捕,长江恩施、宜昌段等部分江段提前全面禁捕,其余江段预计今年12月底实现全面禁捕。

精准落实关键措施

退捕渔船和渔民基础信息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各项措施能否精准落实。农业农村部已部署开展退捕渔船渔民信息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韩长赋说,各地要以2017年统计核准的长江流域合法持证捕捞渔船数量为基准,全面核查渔船渔民基本情况,做好补助对象资格认定、条件核实等工作,做到精准、公开。及时将渔民享受退捕补偿、安置保障、帮扶救助等情况公开公示,摸清查准退捕渔民的生活状况、转产去向、帮扶需求等,确保不落一人。

湖南省精准识别渔民身份,通过部门联合审核比对、审核结果公开公示,确认退捕渔船渔民。同时,评估确定渔船网具价值,招标选定专业拆解公司,推进渔船网具回收拆解工作。截至4月10日,全省已回收捕捞权证书1.46万本,完成总任务的84%。

重庆市分三年梯次推进禁捕工作,即2019年底,率先完成7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2020年底,完成境内长江干流和嘉陵江、乌江等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退捕。重庆市副市长李明清说,“按照要求,全市2019至2020年应退捕渔船5377艘、涉及渔民10353人,现已累计退捕渔船2291艘、涉及渔民4389名,分别占总任务的42.6%、42.4%。”

加快推进退捕渔船回收处置,是实现禁捕的重要保障。“现在还有约5.64万艘捕捞渔船尚未退出,已退出的还有一些没有集中拆解,年底前必须全面完成退出,并妥善做好处置。”韩长赋表示,要核实明确已退捕、待退捕等各类渔船名录,及时组织收回退捕渔船,加快推进渔船退捕工作。对已退捕的渔船,要严格按照规定,收回捕捞许可证和渔船,尽快发放补助资金,及时销毁捕捞网具、拆解渔船。对待退捕的渔船,做好动态监测监管,督促按时退出。

稳住退捕渔民生计

退捕的关键在渔民。根据沿江各地测算,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共涉及沿江10个省市的渔民近30万人,要确保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禁捕后,长江渔民将逐步告别他们过去的生活,这是一次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巨变。

针对渔民年龄层次、就业技能等不同特点,各地要实行分类施策,确保渔民上岸有出路有收入。韩长赋提出,要将退捕渔民全面纳入各类技能培训范围和职业介绍服务,重点培训适合渔民特点的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帮助开辟就业创业门路。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带动退捕渔民发展畜禽水产养殖加工、生态增殖渔业、渔事体验等产业,拓宽渔民转产转业渠道。

受自身条件、就业预期、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退捕渔民转产转业难度不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说,对有创业意愿的退捕渔民,要及时兑现返乡下乡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吸纳符合条件登记失业渔民的企业,要按规定落实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要重点关注困难群体,将退捕渔民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及时纳入就业援助体系,鼓励当地企业优先组织吸纳。

围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江西省推行就业服务“1131”计划,为退捕渔民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讲、1次就业指导和3次职业介绍,并确保退捕渔民至少可选择1门实用技能参加培训。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训退捕渔民1.12万人次,转产就业渔民9000余人。在湖北省已退捕的16500人中,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支持自主创业、推荐本地或外地务工、纳入养老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已安置14087人,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房1092套。

渔民退捕后的社会保障一直是渔民的关注重点。近日,人社部下发通知,明确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措施。专家建议,沿江各省要抓紧制定具体办法,更好维护渔民权益。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要通过政府补贴、补缴的方式,加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对生活特别困难、患病、无再就业能力的渔民,要加大救助力度,并与扶贫、低保相衔接。少数无房渔民,应纳入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范围。(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