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办)公布了今年第二期摇号的配置结果。经测算,本期个人普通指标约2898人抢一个指标,中签难度再创历史新高。随后,北京市普通小客车中签难度创历史新高再度登上微博热搜,评论区一片“哀嚎”,有网友打趣道:“有人一车难求,有人单双混合用”,“摇号现在都不看了,结果都在意料之中。”

同时,也有网友出谋划策,其中呼声较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摇号,优先给一辆车都没有的家庭解决刚需;建议增加指标,然后实行“单双号”。

普通指标中签难 新能源指标又要轮候

北京小客车指标办公布的今年第2期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结果和配置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显示,截至2020年4月8日24时,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3376458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50467家;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437539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7973家。

图片来源:北京小客车指标办官网

在配置方面,本期配置个人普通小客车指标6366个;配置单位普通小客车指标266个。经测算,本期个人普通指标中签率约2898:1,单位个人普通指标中签率约296:1。而在新能源汽车指标方面,今年个人和单位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年度配额均已用尽,其中,根据配置指标轮候配置的有关规则,个人新能源指标新申请者或将继续轮候9年。

一边是普通指标中签太难,一边是新能源指标要继续轮候,再加上去年11月起实施的外埠车辆在京限行管理新政(每辆外埠牌照客车一年自然年最多办理“进京证”12次,每次有效期最长为7天),在此背景下,北京准备购车的消费者对牌照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事实上,作为汽车限购城市,为缓解摇号难的问题,北京市个人小客车指标自2013年起就设置了阶梯中签率规则,以增加久摇不中者的中签率;2016年,阶梯中签率实行进阶规则,再次加大久摇不中者的中签率。阶梯中签率进阶规则具体是指:参加摇号6次以内的申请人为第一阶梯,中签率为基准中签率,每参加摇号6次进阶一级,中签率为基准中签率的相应倍数,摇号池中全部申请人数据按此规则自动调整。

不过,有分析认为,随着个人普通指标申请者越来越多,而指标配置额度又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阶梯中签率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北京小客车指标办官网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实施限购时,共有18.74万个普通小客车有效申请码,而截至2020年4月,北京共有约381.40万个有效申请码(含普通小客车和新能源指标)。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计算,北京实施限购9年,购车需求增长约20倍。

消费者期盼北京出台汽车“摇号”新政

“摇号”难,一直是汽车限购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汽车限购城市也面临几乎同样的问题。

不过,今年一线城市的汽车限购政策可能会迎来松动。今年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文章强调,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随后,广州、杭州、上海已有所行动,纷纷提出增加小客车指标额度的方式来扩大汽车消费。其中,广州市提出将加快推进落实2019年6月明确的新增10万个中小客车指标额度工作,并视情况研究推出新增指标;杭州市今年一次性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上海市则从今年3月底到年底,新增4万个非营业性客车额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关于扩大汽车消费的措施,北京也曾传出多个政策层面的消息。如,3月24日,商务部官网发布消息称,北京市正研究制定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措施。其中,针对本市无车且在轮候范围的新能源车需求家庭,上半年再释放不少于10万个购车指标,促进刚需家庭购车消费。不过,此消息之后被认定为“乌龙”,商务部于当天删除了该消息,北京市商务局随后致歉称,该刺激汽车消费措施尚未经研讨论证。

除此之外,“以家庭为单位摇号”的消息由来已久,但这一消息至今还没有明确定论。北京市政服务热线12345对此消息回复称,“自2012年起,北京小客车调控部门就针对'以家庭为单位'摇号相关的方案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但因为一些问题认为暂不具备实施条件:一是家庭的定义难以界定,户籍信息难以作为界定家庭的有效依据;二是婚姻登记情况复杂、历史数据不全,审核条件尚不完备;三是针对外埠、港澳台、涉外登记结婚的情况,信息备案或公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效力有待进一步论证;四是开展'以家庭为单位摇号'工作,可能引发虚假婚姻登记等现象。”

目前,“以家庭为单位摇号”的呼声仍然很高,在上述微博热搜评论区,不少网友呼吁,“摇号”要优先无车家庭,至少要保证每个家庭有一辆车。

眼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私家车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之下,以北京、上海等为代表的限购城市能否放开限购,消费者“摇号难”、“中签难”、“有车无牌”等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业内将持续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