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原名文若,字孟海。他是现代著名书法家,也是碑派书法代表人物。一生亲历从民国至现代书法的发展。50岁以前,广涉各种书体,晚年尤精行草书。他的字刚健有力,韵味沉厚,被誉为“书坛泰斗”。同时,他还是多个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学者,对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有多本艺术著作传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先生早年师从冯君木学古典诗文,跟吴昌硕学习书法、篆刻。后又与著名学者章太炎、马一浮等多有交往。沙孟海到上海担任家庭教师期间,有幸接触令他十分仰慕的康有为、吴昌硕等大师,对以后沙孟海的书法和篆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00年6月,沙孟海出生于浙江鄞县沙村名医书香之家,自幼爱好书法、篆刻。在书法上他受康有为、吴昌硕影响,代表了北碑雄强一路,开一代风气,在书法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诸体皆善,尤以行草书最佳。

当时上海滩仕宦商贸每遇婚丧寿宴,多喜欢馈赠书画艺术品。那阵他的书法在上海滩已经有点名气了,加上年轻,干活快,人们总喜欢找他,生意日渐红火。他干脆请书界前辈朱祖谋先生列了一个“润格”,明码标价。只要是自己四个兄弟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过上安定的生活,这种清苦的生活,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

沙孟海的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名家,用力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独特书风。他的工楷和行草书,代表北碑雄强一路,擘窠大字,更是在书法界独占鳌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岁以前,沙孟海先生临写的碑帖有《集王圣教序》、《郑文公碑》等,楷书占据着首要地位。他的行楷,有北魏《张猛龙碑》的神韵,和宋代书家黄庭坚的笔法,融入自身线条艺术,给人伟岸苍浑的视觉形象,他的书法风格厚重凝练,成为人们赞叹不已的“沙体”。

1922年,沙孟海赴上海谋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康有为、吴昌硕、郑孝胥等书坛前辈,对其书法艺术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到上海后看到康有为写的许多擘窠大字,羡慕万分。他年少时就很仰慕康有为,短暂的拜访康有为,使他认识到学习书法的目的,并不在于把字写得与古人一模一样,而是要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辈们的艺术理念寂然无声地滋润了年轻人的心田,也坚定了他在书法绘画艺术上刻苦探求的方向。

沙孟海喜欢做擘窠大字,多少受康有为的影响。他的擘窠榜书 “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匾额,就出自他手。观沙孟海书法,有明显的 “扫刷”写法,这并非是他炫技刻意为之,而是巨幅榜书中写法的必然,我们可以从他解析米芾的“刷字”得到答案:“刷便是挥洒自然,一无做作。”写此幅匾额时,沙梦海50岁,此书法作品被书法界誉为极品。

发愤写书法和绘画,除了本身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之外,另一重原因是生计。沙梦海年少时家境不好,弟弟们的辍学让身为兄长的他有一种强烈的负疚感,1919年从师范毕业后,把家中的很多弟弟接到外地读书,困厄的家境,使得作为家中长子的沙孟海通宵达旦地拼命。沙孟海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中山大学教授,也曾担任过国民政府总统府秘书,每一个职位背后都是响当当的实力证明。他的几个弟弟在各自领域都颇有成就,三弟沙文汉曾任浙江省省长。

有《近三百年的书学》、《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印学史》、《沙孟海论书丛稿》、《沙孟海书法集》等。《沙孟海写书谱》,就是他严谨治学、传统技法案例,笔下凝聚了大量古代名家的用笔精华。翰墨金石艺术传授后人。

晚年定居杭州,兰沙馆的几十年是他一生最忙碌的几年,也是成就最多的几年。90岁高龄的沙老仍然每日笔耕不止,享年93岁,20世纪书法泰斗的座位,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没有人取代他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孟海,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他的奋斗轨迹和他身上的可贵品质,使得他无论是在书法上,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治学态度上,还是出身贫寒却懂得感恩和给予,都值得今人学习,你觉得沙孟海的书法怎么样?你从他的人生经历和书法创作中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