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4月23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的子刊 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题为:Epidemiological Assessment of Importe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ases in the Most Affected City Outside of Hubei Province, Wenzhou, China 的分析温州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论文。该论文由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完成。

该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在温州及时实施的社区控制措施与2020年3月初新冠病毒流行结束紧密有关。这些发现表明,隔离无症状个体与隔离(住院)有症状的受感染个体同样重要。

因此,建议疫情严重的国家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特别是在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同时该流行病学分析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它是数据驱动的,受适用性的限制。但是,这些数据对预测和预防COVID-19疫情在其他国家的潜在传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转好,但潜在外部威胁仍将长期存在。我们如今迎接的,只是阶段性的防控成果,还不是最后的抗疫胜利。之前的温州和近期哈尔滨和大庆的局部传播以及国外持续增长的地区传播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我们仍然要怀有高度的警惕性和防范心,力求万无一失,坚决杜绝一失万无失控局面的出现。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距离武汉约600英里,总人口930万,是除湖北外受影响最严重的中国城市。从1月10日到23日,大约48800人从武汉来到温州。截至2020年2月15日,温州共有502例确诊病例,无死亡病例。从2020年1月24日起,温州开始实施了多种社区限制措施,包括检疫、隔离、交通控制等。该论文详细调查了温州地区输入性病例的几个主要流行病学特征。

该流行病学分析包含482名患者,总体年龄中位数为48岁。其中来自武汉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45岁,比非武汉患者的年龄中位数(50岁)小5岁。总体来看,228例患者(47.3%)为女性,与来自武汉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81例女性患者[43.8%]来自武汉,147例女性患者(49.5%)为非武汉;P=0.26)。

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23天,中位数为6天。多数患者发病时出现发热(317例[65.8%])和咳嗽(232例[48.1%])。其他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乏力(59例[12.2%])、咽喉痛(50例[10.4%])、头痛(35例[7.3%])、寒战(31例[6.4%])、腹泻(27例[5.6%])。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来自武汉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寒颤(18例[9.7%] vs 13例[4.4%];P = 0.02)和咽喉痛(30例[16.2%]vs 20例[6.7%];P = 0.001)。

温州地区新冠病毒基本繁殖数R0估计为2.9(95% CI, 1.8-4.5)。这表明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平均可在易感人群中产生2.9例继发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采用敏感-无症状-检测-隔离-移除模型,对温州地区从2020年1月21日开始的新冠病毒传播进行模拟。比较模拟病例与实际累积病例情况,发现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实际传播情况。

该估计模型表明,在温州实施社区控制措施后,疫情将在2月底逐渐消失,3月初结束。通过使用该模型来评估6个月后4种不同措施对总累积病例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控措施的强度和启动时间对新冠病毒的传播有较大的影响。必须通过检测、隔离和减少接触来预防在易感者和受感染者之间传播冠状病毒。

如果从普通人群中隔离的受感染个体在出现临床症状(即无症状个体)之前比基线增加50%,6个月后的总平均(SEM)累积病例数将减少到440例。相比之下, 如果在第一个确诊病例后相关措施推迟5天执行,意味着(SEM)累计病例数将增加到15576例。同样利用该模型对武汉进行分析,表明直到2020年4月初新冠病毒在武汉的流行才会停止

论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64905?resultClick=3

本文来源:生命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