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东亚传统文明的轴心,对其周边的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古代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日本绘画也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

一、 传统日本画与传统中国画有何关系?

自隋唐开始,日本曾不断派遣使者前往中国学艺,古代日本绘画的面貌与风格更迭与古代中国画一脉相承。

(1)古代中国画与日本画的风格分类与更迭

唐朝时期,中国画的艺术风格传入日本。由日本画家创作,以中国风物为题材的绘画被称为“唐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唐时期,中国动荡不安,日本“遣唐使”废除,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也有所减弱,以日本事物为题材的绘画——“大和绘”兴起。大和绘描绘的虽然是日本人的生活状态及日本风景,但是表现技法依然是完全模仿的中国工笔画。

《平治物语》 日本大和绘

南宋与明朝时期,日本再次派遣使者前往中国,中国水墨画随之开始影响日本绘画,受南宋院体画与禅宗画影响的日本水墨画,通常被称为“汉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中期,日本江户时代推崇的南画则模仿的是中国元明之后盛行的文人水墨画。

《山水屏风图》 彭城百川 江户时代 日本

二、 日本画对西洋绘画的吸收

到近现代,日本开始将学习的目光转向西方文明,东西方绘画属于完全不同的美学、哲学系统,背后横亘着巨大的文化背景的鸿沟,能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很不容易。

接下来,就以一些具体的画作为例,来说明日本画是如何改变的。

1、 空间观的改变

中国画与传统西方绘画是完全不同的空间观。

西方古典绘画的空间基于焦点透视,画面有很强的纵深感、立体感。传统中国画的空间没有焦点透视,立体感不强,画面比较平。

古典油画中有焦点透视,建筑物近大远小,消失于一点。

没有焦点透视的中国画,建筑物有纵深感的结构线相互平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宋

从建筑物相互平行的结构线可以看出来,日本传统绘画也像中国画一样,没有焦点透视。

传统日本绘画

近现代日本画中和了东西方艺术在空间上的冲突,既有焦点透视,又不太强调纵深感。

《卢浮宫大画廊改建项目》 罗伯特·休伯特 1796年

上面这张浮世绘中用到了传统日本画中没有的焦点透视,但是,如果和上面的油画相比,这张画仍然保持了东方传统的平面感,并没有很强的立体纵深感。

当然,不同的画家处理手法也不一样,有些画面纵深感会更强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海岛日坂》 川瀬巴水 日本

比如川瀬巴水(1883-1957)这张画中,由近到远的深度感就比较明显。不过,与西方绘画相比,这种纵深感仍然没那么严谨与强烈。

2、 造型观的改变

从造型手法上看,中国画与传统西方绘画也截然不同。

西方古典绘画以面造型为主,所画的人与物都有极强的立体感与光影效果。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以线造型为主,立体感很弱,没有光影效果。

从形体塑造、人体比例来看,古典西方绘画追求视觉的真实,画面上的人趋近真人比例,东方绘画则要主观得多。

近现代日本画在处理东西方艺术造型观念的冲突方面,也做出过很多尝试。

作品名称不详 土屋光逸 日本

作品名称不详 土屋光逸 日本

土屋光逸(1870——1949)保留了线造型,并将西方式的光影与平面的造型感结合到一起。

平山郁夫(1930——2009)则弱化了线造型的方法,以块面与光影的方式造型。但是,这种块面的立体感并不强。

《楼兰之月》 平山郁夫 日本

在平山郁夫的《楼兰之月》中,骆驼与人几乎就是黑色的色块,月光的光影效果柔和而朦胧,立体感不强,有微弱的光影效果。

这张画将西方的造型方式与东方的审美习惯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了东方文明所特有的静谧典雅的意境。

平山郁夫的人物画也吸收了西方绘画写实的比例、块面的造型等特点,但是相对平面,并且保留了部分线造型。

而当代日本画家们则已经很熟练地将西方式写实的人物比例结构与线造型结合在一起。

《恵美子》 池永康晟 2010作

池永康晟(1965年至今)2010年所画这张《恵美子》以线造型,人物比例与结构符合西方式的写实观,几乎没有光影效果,衣服上的图案则完全是平面的,这种东西方结合式的处理方式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

3、 色彩观的改变

传统中国工笔画的色彩观是“随类赋彩”强调的是物体本来固有的色相,比如说,绿色的叶子用绿颜料画,红色的花用红颜料画。现代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则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其色彩构成的体系很复杂

与空间、造型的改变相比,色彩观的改变在一般人眼中,应该是更显而易见的。

东山魁夷的三张不同色调的画

东山魁夷(1908——1999)用深沉的蓝色画森林,凸显了夜的安宁寂静;用明亮的橙、黄、红画野草,散发出夕阳的恬静温馨;用素净的白色画树,道尽了冬夜的孤寂清冷。

色彩在这里,不再受限于植物本来的颜色,而是成为营造氛围重要的手段。

东山魁夷将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心灵与自然熔于一炉,创造出了意境空灵、极富东方禅意的风景画作品。

三、 当代日本画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从清朝至今,历经一百多年战火纷飞,从田园牧歌式的农耕文明快速步入工业文明,面对着与自己原生土壤迥异的环境,中国文化该如何走下去?中国画又该如何走下去?

这是摆在当代中国画家们面前,必须做出抉择的一个问题。

传统日本画与中国画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比中国更早接受西方艺术的冲击。不少日本画家已经成功地将东西方艺术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感的艺术形式,这吸引了不少中国画家的眼光。

民国时期,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黎雄才等人都是由日本留学归国的,还有陈之佛、傅抱石、丰子恺等人都深受日本画影响。

《东山》 横山大观 日本

横山大观(1868——1958)的《东山》没有采用传统水墨画以线条为骨的方法,而是以晕染烘托画面,这种方法介于西方的水彩画技法与中国山水画的烘染法之间,但是其苍茫浑厚、幽远空灵的意境却是东方式的。

《富士山之夏》 黎雄才

黎雄才(1910——2001)是中国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这张《富士山之夏》明显与横山大观的《东山》画风类似。

《小鸟飞向哪里》 竹久梦二 日本

竹久梦二(1884——1934)的画充满童真和浪漫,以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诗的意味,其构图、造型是西方式的,但是画趣、笔法却有东方的韵味,对丰子恺(1898——1975)影响极大。

《春水满四泽》 丰子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有很多当代中国工笔画家也从日本绘画中汲取营养。

《清明》局部 何家英

何家英在其自述的创作心路历程中,就曾多次提起过日本画,说到伊东深水对他的影响。

《悬挂蚊帐》 伊东深水 日本

伊东深水(1898——1972)擅长画女性题材,画风源于浮世绘美人画,但是融合了西方式的造型与构图等技巧,创造出了有现代感的美人画风格。

还有一些从日本留学归国的画家,直接带回了当代日本画创作的理念与技法,比如说胡明哲、刘新华、郭继英等人。

《青苹果》 胡明哲

《故乡的记忆》 刘新华

《红蜻蜓》 郭继英

日本文化具有开放性和主体性的特点,擅长吸收外来文化,而且比中国更早踏上工业文明的道路,在“东”与“西”、“古”与“今”之间已经找到一些平衡点,对处在探索道路上的中国近现代绘画产生影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中国画与日本画的关系渊源甚深,但又不尽相同,所以有些人会觉得日本绘画既有亲切感,又有些陌生,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