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百强房企的销售大幅下调了30%。这应该是个保守的数字,因为1、2月份全国灾情最严重的时候,举国上下基本都在隔离,出门买菜都难,更别说出门看房、买房。有第三方机构给出的数据比较可信一些,前两个月房企销售额下滑六成左右,尤其是二月份,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全国几百座城市成交量基本都是0。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房地产业的熊市已经到来。

房地产业经过前几年的“疯狂期”,开始理智下来,从国家政策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原来是刺激房地产业发展,几万亿的资金推动了房地产业的持续增长,政府、房地产商和部分民众从中受益。很多地方财政一直以此为主要经济来源,即所谓的“房产财政”。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房子偏离了其基本属性,附加了太多的投资性能,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不能实现长期良性发展。国家及时调整策略,提出“房住不炒”的理念,近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确定:“房住不炒”底线不动摇,精细化精准化“因城施策、因企施策”,不做强刺激,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秩序。这是一个基本定调,为房地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年初突发的疫情为房地产业回归理性增加了砝码,国家宏观政策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但疫情的作用却是直接的、立竿见影的。首先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房产上过度消费、过度透支,造成了生活上的拮据,正常情况下还能运转,而当疫情发生,使资金链接续出现中断,资金来源捉襟见肘,拆不到东墙更补不上西墙,提前消费的观念被实实在在的打了脸。其次疫情考验了房地产商的生存能力,没有了资金的持续回流,靠金融杠杆撬动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如何生存下去成了最大的现实问题,降价销售都无人问津,很多小型的自有实力差的房地产商纷纷倒闭。第三疫情扭转了社会风气,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一些人的观念有所转变,超前消费成为一种常态,借贷消费成为一种潮流。疫情的发生,让人们清醒认识到,必要的财富积累和储备才能有备无患,日子还需要踏踏实实的过,不能太浮躁。

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理性成分。房地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财富的“搬运工”,只是把财富从一个口袋装入另一个口袋。从这个意义上讲:“房地产业进入熊市是必然的,房地产业进入长期熊市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