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外领土,人们并不陌生。海外领土泛指一切不属于本国的领土。然而古今中外所谓海外领土者,主要是扩张和殖民的结果。中国西汉时期,西域比之于汉朝领土,属于海外领土。北方匈奴不断侵扰汉朝边境,汉朝统治者痛下决心,打通西域通道。
当时的西域有许多小国,如焉耆国、车师国、疏勒国,等等,这些小国也长期遭受来自匈奴的侵扰。西汉打通西域走廊后,这些小国纷纷成为汉朝藩属国,受到汉朝保护的同时,也尊重汉朝的统治地位。不过,历史上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不是因为领土扩张形成,也不是殖民的结果,而是中国人在海外从无到有,建立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全称,就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而这个共和国的创始人,就是出生于中国清朝乾隆年间的罗芳伯先生。
清朝乾隆年间,现在的东南亚诸国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还十分落后。以当时的婆罗洲,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为例。《印度尼西亚史》载,公元1700年前后,迦利马迦(即加里曼丹)尚处于奴隶制阶段,极少数地方进入了封建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坤甸地区,总人口数不超过十五万。书中特别强调了坤甸人依然保留着许多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例如,当地的法律条文规定,如果奴隶偷盗主人的牲畜,主人有权使用水牢之刑惩罚奴隶;如果惩罚之后,奴隶没有悔改,主人可以动用土牢,等等。正是这样落后的土壤,为罗芳伯建立兰芳共和国提供了客观基础。从主观方面看,罗芳伯可以算得上那个时代一位翘楚了。他于1738年出生于广东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
《芳氏族谱》(罗芳伯原名芳伯)载,罗芳伯五岁能文,当时芳家无力供养罗芳伯上学,他自己旁听文学、算学诸科目于侧,其用功之勤,用力之竭,每胜于在学之生。时有师者言儿童格物之学,诸大龄生不能自悟而芳伯悟之,曰:儿童格物亦与大人同,只由其各自才能天赋所及而格去,久久自会妥帖,旁人无不震怵。正因为他喜欢读书,善于学习,所以后来被私塾破格录用,当时芳伯父亲之友陈兰辉有些资财,出资资助芳伯读书,芳伯也不负众望,乡试县试一次通过,但卡在了之后的府试上通不过。
一连三年,罗芳伯都倒在了府试门前,将近30岁时,没有重蹈仲永之覆辙,毅然决然放弃仕途,另谋出路。34岁时,罗芳伯通过自己一点积蓄和家人资助,单枪匹马前往东南亚婆罗洲岛坤甸地区,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尚且处在奴隶制阶段,只有少数封建制度的地方。由于坤甸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早在十七世纪中后期就觊觎这块肥肉了。当时欧洲已经进入工业革命中期,除东欧之外的整个欧洲地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骤增。
婆罗洲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气候潮湿,是孕育煤炭资源的温床。《婆罗洲地理志》载,婆罗洲的三发、孟嘉影和兰腊地区,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当时荷兰为了掠夺这里的煤炭资源,前后派出了几百艘巨轮,负责运送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型开采设备,而苦力劳工则直接从婆罗洲本地人中获取。罗芳伯最初和陈兰伯看到了这一商机,想从中赚一笔,就成立了兰芳公司。只是兰芳公司的性质,随后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一个彻底的商业公司,逐渐演变为婆罗洲苦难人民的大本营。
由于荷兰人对婆罗洲人极为恶劣,本地人渐渐地心向罗芳伯,加之罗芳伯本人也有慈悲之心,不忍见到本地人遭受如此荼毒,最终担任起了领导本地人对抗荷兰人的责任。1777年,经过近两年多的浴血奋战,罗芳伯带领婆罗洲人与荷兰人展开了数次大战,最终成功遏制住了荷兰人嚣张的气焰。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婆罗洲的势力后,罗芳伯干脆将兰芳公司改名为兰芳共和国,其疆域面积在今天婆罗洲西侧,国土面积大约为43万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积的1.14倍。罗芳伯建立共和国后,吸引了许多当时的中国人,这些人前来做生意,许多继而在这里定居,成为第一代大规模移民。直到今天,整个印度尼西亚依然有2000多万华人,而加里曼丹岛上生活着数百万华人,当年兰芳共和国的区域内,至今也有几十万华人生活着。